前几天的晚上,一场特别的谢师宴在鄂州墙体广告公司旁的酒店举行。
宴席一开始,设宴的主人鄂州市民政局某负责人举起酒杯,向今年考取533分的18岁女孩小郑的老师敬酒:“我们代表小郑的家长,感谢各位老师对她的培养。”
小郑考取大学,为何民政局领导为她设谢师宴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17年前,市民政局收留了一名3个月大的弃婴,因为当时民政局没有收养孤儿的机构,他们便将这名女婴送给住在古楼街办十字街附近的肖奶奶代养,每月给女婴基本生活费。肖奶奶将女婴当作自己的亲孙女,无微不至地呵护和照顾她,直到4年前老人去世。小郑说:“奶奶对我比亲孙女还好,她经常将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吃,有时见我胃口不好,晚上跑到街上给我买小吃。”
老人去世后,一直跟踪和关心小郑的市民政局主动承担起郑慧的法定监护人义务。那时,小郑刚刚初中毕业考取鄂州市某中学,为了给她减免学费,民政局有关同志几次跑教委、跑学校沟通,最终为她争取减免了部分学杂费,余下的部分,民政局某工作人员主动帮她支付了。逢年过节,民政局工作人员都要去慰问和看望她。
作为“家长”,市民政局不仅照顾小郑的生活,更关心她的学习。每隔半月,他们都要派人到学校去了解她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交流;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格外关心和厚爱这个刻苦用功、成绩优异的孩子,特别是高三时,小郑的成绩出现波动,担心小郑有心理压力,小郑的班主任一次次找她谈心,有时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小郑考上了大学,真是太不容易!获知这一消息,市民政局领导兴奋不已,他们马上联系省福利彩票公益金、市慈善总会、市信用联社,拉赞助广告,为她争取到爱心助学款2万多元。除此之外,他们还给她每月 700元的孤儿低保金,并特意为她准备了入学的行李:两床棉被、一条新毛毯。
小郑能上大学,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她的恩师。为此,市民政局同志几次到学校宴请老师,都被婉谢。“但考虑到郑慧的特殊身份和个人感受,我们还是来了。”小郑的班主任如是说。他们为小郑带来了小礼品:上学时用的挎包。
喜庆和谐的宴席上,大家举杯。“感谢民政局从小到大对学生小郑的照顾,希望小郑继续努力,好好学习。”老师们说,“没有党和人民的关爱和帮助,我上不了大学,我将不辜负家乡人民的厚爱,学好本领,回报社会。”一脸阳光的小郑感激地说。这样超越亲情的感动令所有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