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地貌多姿,属于我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构成汉江夹道向宜城开口的不规则盆地。
襄阳最早的汉江大桥
襄阳汉江大桥,位于襄阳市区,北濒樊城,南接襄阳,是焦枝铁路上一座公、铁两用特大桥梁。襄阳汉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襄城、樊城两城摆渡的历史,40多年过去了,汉江大桥不可避免地显出了“老态”。2007年8月10日,市汉江大桥养护管理中心在大桥两端上下桥处设置了“限制10吨以上车辆通行”的警示标志。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当汉江三桥建成通车后,汉江大桥上行驶的车辆会更少,但是,它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无论我们再建多少座现代化的桥梁,它永远是襄、樊两城之间的“第一桥”。
襄阳汉江大桥修建的时候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用当年建设参与者郭俊杰的话说,那是“买一斤铁钉都很困难”的时候,但建设者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为国家节约资源。
襄阳最早的铁路
1958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为了从根本上改变鄂西北地区落后面貌,支援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设,改善鄂西北粮食外运的困境,决定修建从汉口到丹江口的地方铁路。
汉丹铁路于1958年10月动工,1966年1月1日在襄樊火车站举行通车典礼。它东起武汉市江岸西车站,西至丹江口市,全 长 411公 里 , 总 投 资22815.43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5.51万元。铁路横贯襄阳,境内正线长259公里,是襄阳境内第一条铁路,沿途设随州等27个车站。
襄阳最早的党团组织
1925年秋,共青团武昌地委派共产党员谢远定到襄阳开展建团、建党工作。谢远定到襄阳后,以湖北省立第十中学校监的公开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运动,了解襄阳各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学生中的骨干分子,选择在五四运动、二师学潮、反对帝国主义教会等斗争中的进步师生作为入团、入党的对象。9月,经谢远定介绍,方复生、高如松、宋良猷等人第一批加入共青团组织。11月,襄阳党团特支正式成立,谢远定任书记。特支下辖二师、十中和鸿文中学3个支部。
襄阳党团特支既是襄阳最早的党组织,亦是襄阳最早的团组织,于1925年11月建立。襄阳地区共青团组织在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年投身革命运动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成为党组织的得力助手。
总结的三之最,可以很形象的看出襄阳的历史人文风貌,禁不住有想去旅游一番的心情。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襄阳历史,才是对襄阳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