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历史悠久,遐迩闻名,相传为“刘备借荆州”时关羽所筑,其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实。随着历史的变迁,荆州古城已成为荆州的一个品牌形象,一种文化精神,一项旅游资源。作为荆州人或来荆州观光游览的客人,都需要了解荆州古城的历史渊源、人物事件、名胜古迹、风俗人情、人文精神等,以便弘扬荆州文化,宣传荆州形象,打造荆州品牌,促进荆州发展。 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浓缩了荆州古城文化的精髓,期望达到一本《精选》在手,古城文化全知的效果。
荆州占城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本书以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梳理筛选,精心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能映射出古城历史风貌的人物事件、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名人逸事、出土文物等,以期使读者通过阅读,在了解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深深体会到古城荆州的无限魅力。
楚族的始祖是我国古代五帝之一的黄帝。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开篇就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史记·楚世家》中对楚族的渊源有明确的记载: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zhuonxu)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在帝喾(ku)时担任火正官,有很大功劳,能光融天下,帝喾命其为祝融。后来共工作乱,重黎奉命去平乱。由于平乱不彻底,帝喾非常生气,杀了重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继任火正官,仍称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了八个儿子,史称“祝融八姓”。他们活动在黄河流域和湖北北部一带,其子孙后代众多,其他支庶不得而知,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只有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名叫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穴熊的后代由于受中原部族的歧视和排挤,逐渐南移。到商代中期,他们聚集在湖北荆山一楷。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并以地名为部族名及国名,自称楚人、楚国(“荆、楚”一木二名,故以国号亦得二名)。
商末周初(约公元前11世纪),季连的芈(mi)姓后人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族背弃荒淫无道的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参加了灭商的斗争,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和册封。《史记·楚世家》载:“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日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这里“子”,就是周王室给予归附的异族首领的封号。说明周王室明确承认了楚人在荆楚的统治地位。周武王继位后,有向南扩疆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雎(ju)山(湖北南漳西北)与荆山(湖北南漳西南)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奔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在稳定其统治后,论功行赏,再一次明确分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湖北南漳西)”。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由此正式诞生。
熊绎虽然受封子爵,都丹阳,称楚子,但仍然受中原诸侯的歧视,还经常受到进攻掠夺。因此,楚人立志奋发图强,在荆山一带艰苦创业,史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开山辟林。
荆州又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魏、蜀、吴三国时代。荆州的古老底蕴,更可上溯到绵延久远的史前时期。距今5、6万年的鸡公山旧石器遗址就在古城东北4公里外;古城附近的已发现的新时期时代遗址多达2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