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段时期,南京城乡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强化“三名城三都市一乡村”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三名城”,即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三都市”,即把南京都市区建成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一乡村”即把农村地区建成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
在主城的布局上,南京市正结合高速铁路建设,加快构建南部新城,形成新街口、河西中心、南部新中心“金三角”格局。对于空港区域的开发,杨卫泽特别指出,目前的空港景区的城镇开发和产业发展要进行重构,要结合禄口机场扩建,发展临空产业,打造100平方公里的生态化、智慧型的空港区域。明城墙的依山傍水、民国的林荫大道,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绿色历史。南京规划的八字核心理念:“绿色、人文、智慧、集约”。把“绿色”作为城乡发展的基本方向。
公共交通 重点解决主副城交通衔接
“六七十年代南京人以长江大桥为自豪,八十年代的南京人把金陵饭店引以为豪,现在的南京人拿什么引以为自豪呢?”杨卫泽在会上如此发问。他表示,现在南京人对城市的认知和归属感不足,跟“集体记忆”的掩埋和缺失有关,南京要突出历史文化的彰显,进一步加强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
新一轮市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要重点解决好主城与河西新城之间的交通衔接,解决好主城与周边几个副城之间的交通组织,解决好江北之间、城南和江宁之间的交通组织,解决好换乘中心的布局,解决好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无缝对接,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路网。
“网上曾经评论南京是‘悲情城市’,我认为现代的南京应该树立‘伟大城市’的形象。”要坚持“疏散老城、完善新区”的方针不动摇。在建设新城上,要以河西新城和三个新市区为代表,2014年青奥会之前把河西新城真正建成城市新中心。
据悉,在古都风貌保护的相关规定里,要求严控老城容量,严格限制建设“公寓类”建筑。老城范围内将实行地块开发规模门槛管制政策,老城内面积小于2000平方米的待改造地块禁止插建高层建筑,小于3000平方米的待改造地块禁止插建高层非住宅建筑,鼓励“见缝插绿”。老城内的医院、学校等优质公共资源应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增用地和新增建设下,鼓励对现有医院、高校进行功能置换,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房地产开发。
南京市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正在酝酿制定关于彰显古都风貌、提升老城品质的相关规定。南京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南京正酝酿对于老城风貌实行更严格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