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墙体广告 深入生产车间、田间地头,对疑难杂症“把脉问诊”,并通过项目申报,将科研成果转化在基层一线。可以说,这是科技特派员日常工作的真正写照。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科技特派员”这个人们并不陌生的词汇,又一次被高度关注起来。
今年4月,湘潭明确了21名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各个领域。在鼓励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政策的号召下,不少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专业优势,“下沉”企业,贯通产学研,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带动农民致富,让湘潭不少特色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实现新升级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机器密布的淘米车间内,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这是8月18日,湘潭县天易示范区,湖南金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的一幕。
湖南金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金风食品厂。从最初的小作坊制作米粉,到实现米粉的专业化生产之路,湖南金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走的是依托科技创新、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这一切,与科技特派员李欣荣紧密相关。
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这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特色之一。2011年,原为湘潭县粮食局干部的李欣荣,因专攻粮食收储、加工,被湘潭县组织部和县科技局聘为科技特派员,派驻湘潭县金风食品厂,专门从事粮食深加工。李欣荣充分发挥自己掌握的技术与信息优势,通过组建技术团队,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顺应发展趋势, 2012年金风食品厂升级转型为湖南金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李欣荣担任法人代表,企业发展正式驶入快车道。
“对一个企业来说,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落地’的重要环节。”李欣荣介绍,目前开发的5个系列产品已经有4个实现了产业化,建设了厂房5000平方米。剩余的1个系列产品是直条米粉,目前也在进行设备选型,预计今年年底能竣工投产。
李欣荣介绍,成果转化是重点也是难点,膨化糕粉引进的是国内首创的双螺杆挤压技术膨化纯糯米,没有先例可循,每一道工艺的确定、每一台设备的选型都要经过反复的试制、检测、比对,技术团队成员兵分三路、横跨南北,试机消耗糯米高达60吨,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天道酬勤,由最终确定下来的工艺和设备生产出的膨化糕粉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竞品,用户满意度近100%。
湘潭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尝过科技特派员的“甜头”后,金风食品主动申请增派科技特派员。后来,县里为金风食品增派了湖南商学院的文新华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的夏延斌教授两位科技特派员,试图在品牌策划和食品工程方面,有所突破。
数据显示,科技特派员进驻的这4年,金风食品的经营规模迅速壮大,销售收入由不足1000万元增长至5000万元,总资产规模由200万元左右增至3000多万元,就业人数由不足10人增至95人。
注入新活力
带动发展特色产业
除了中小微企业,科技特派员的融入,也带动发展了特色农业。正所谓农业离不开农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这是科技特派员的又一功劳。
对湘乡市的湖南春梅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殷德辉来说,科技特派员可谓是全程“技术指导”。今年5月,他从台湾引进紫玉淮山这一新品种,但一个月时间过去,淮山依旧没有抽芽。通过湘乡科技信息QQ交流平台,他找到了一位科技特派员,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我们种植的6个品种的辣椒,去年亩产4000斤,今年通过科技引导,目前已经达到亩产8000斤,且今年的辣椒采摘,将持续到11月。”殷德辉介绍,科技惠农,对农民致富,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了解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是通往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路径。“我们发动湘潭县花石镇等地的农民种糯米,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化模式,连结米粉专用早稻种植基地8000亩,优质杂交糯稻种植基地5000亩。”金风食品的科技特派员李欣荣介绍。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直接带来了农民致富。我们了解到,通过物化补贴、技术培训、溢价回收等方式,不少农户从中受益,每亩初步估计可增收200元。同时,在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促进了农民就业,带动了农民致富。
市科技局农村科技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市组织部明确的市科技特派员,各个县(市)区乃至乡镇,都派出了不同层面的科技特派员。如科技信息对接通畅的湘乡市,2014年,湘乡市从各乡镇办涉农公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实用人才、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创业人员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中挑选了309人乡镇科技特派员,建设了2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农业企业或创业大户200多家,部分特派员以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独资创办、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建立各类经济利益共同体55个。
搭建新模式
企业科技抱团发展
韶山的科技特派员,从点与面两个维度,为食品加工企业“把脉问诊”。这种由科技特派员促成的企业科技“抱团发展”的新模式,得以搭建。
今年7月,由韶山市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牵头,在相关单位的配合及科技特派员的积极参与支持下,韶山市食品加工联盟成立。三旺实业、长盛科技、长久食品、毛家食品等8家食品加工企业成为了联盟的首批会员,会员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有4家。
韶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科技特派员为韶山的食品联盟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涉及企业产品发展规划、专利申请、技术培训等方面。
以帮助企业研究产品发展规划为例。自对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以来,科技特派员一直重视科技对产品的贡献率。根据企业生产地域及产品特点,组织科技特派员就毛家食品酱腌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2次现场研讨,确定了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完成了“毛家红烧肉”湖南省地方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标准已经提交湖南省卫生厅,待审查后即面向社会发布。
可以说,以引进新技术为突破口,破解生产难题,推广科学生产,规范产品标准,扩大产品影响力。这正是科技特派员发挥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