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阁原是城墙上的箭台,倭患平息后造了一座关帝庙,规模个大,清代曾多次修葺。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建为三层。底层紧倚城墙,二、三层筑在墙体城楼上,颇为壮观。道光六年(1826年)两江总督陶澍,题“旷观”两字。十六年(1836年)总督陈銮,在东首建民墙牌坊一座,题“大千胜境”坊额,后人简称“大境”。咸丰五年(1855年)由浙江人重修。镜关帝庙位于南市大镜路。原本是上海城墙西门北称箭台,明朝万历年间建庙以供关帝,后几经重修。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大镜关帝庙由道土主持,称大境关帝殿。
大境阁原为上海城墙的一部分。上海城墙民墙筑于明嘉靖年间,辛亥革命后拆除。在拆城过程中,城墙上建有关帝庙的一段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关帝庙悬有清道光16年两江总督陈銮题写的“大千胜境”匾额,故又称为“大境阁”。大镜阁底楼有上海老城厢史广告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