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墙体广告 本报新余讯 (江西日报记者邓爱勇)每户门前摆有2个标有“沤肥”“非沤肥”字样的废物小桶,瓜皮果壳、塑料瓶等废物分门别类收集处理,这是记者9月8日在新余市渝水 区良山镇下保自然村见到的环保好做法。通过两年的探索,乡民们将废物分类处理运作得有条不紊,废物循环收回处理成了这个山乡小村的日子常态。
下保村是省级生态村,有乡民250余人,这儿山林众多,自然环境优胜。沿着宽阔规整的水泥村道徜徉村内,但见白墙黛瓦的栋栋小楼映衬于绿树丛中,乡民房前屋后不见丁点废物。乡民们笑着说:“村里洁净,看着也快乐。现在,谁都不舍得损坏这来之不易的好环境。”
村干部带记者来到村头一间标有“废物分类屋”的小屋,只见屋内规整分类摆放着酒瓶、涂料桶、旧电线等各种杂物,墙上一块“废物收回辅导价目 表”,标出了收回地址和报价等信息。2013年8月起,下保村开端试点废物分类处理循环使用不出村的做法,为每户乡民免费装备了“沤肥”和“非沤肥”两个 废物桶,并建起了废物分类屋、沤肥窖、废物燃烧坑和填埋场。村保洁员介绍,曾经村里废物都往水沟或村前池塘里倒。现在废物都有了“好去处”,抛弃金属塑料 等分桶拣装收回,每月能卖出几十元;稻草秆、蔬菜叶、剩饭菜等可沤肥废物则通过村里多个沼气池转化后,成了林果树下的有机肥料。
据了解,受下保村废物循环使用不出村的启示,接近的黄芹元、上界头号村庄也纷繁跟进,现在全镇已有多个自然村运用这一形式。为鼓舞乡民保护好环 境清洁,良山镇还推出了对“十佳文明村”自然村每户奖赏100元的行动。镇领导介绍,近几年,全镇每年用于农村废物清运出村的车辆保护、运送等成本超过 10万元,废物不出村的就地处理形式如在全镇自然村遍及推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