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墙体广告 9月20日7时零1分,中国新式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焚烧发射,成功将20颗细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浙江大学自立研发的两颗皮卫星“皮星二号”与别的的18颗卫星一同精确入轨。
“皮星二号”是浙江大学细小卫星研讨基地研发的第二代细小卫星,将在轨验证微机电体系(MEMS)、微型轻质展开机构、皮纳卫星组网等技能,探究发展中国将来皮纳卫星的在轨应用技能。
皮卫星是指分量为公斤级的细小卫星。比较大卫星,本钱低价、制作和发射周期短、应急反应快是皮卫星的最大优势。
2010年9月,浙大细小卫星研讨基地研发的两颗“皮星一号A”即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是国内初次发射成功的公斤级卫星。
“皮星二号”成功入轨,使太空中浙大卫星的阵型进一步扩展。
自美国斯坦福大学2000年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正常作业的皮卫星以来,皮卫星已日益成为航天范畴研讨的热门之一。在通讯、遥感、海洋探测、地理观测等范畴,如舰船定位、危险品运输车盯梢、对地观测等,大卫星能做的,皮卫星也能做到。
浙江大学2005年就将皮卫星项目列为校园重点项目,2007年建立航空航天学院,在原有皮卫星团队的基础上,建立了细小卫星研讨基地。 2012年以来,浙大细小卫星研讨基地建议面向本科生的微型手机卫星科研训练项目,已吸引数百名本科生航天爱好者自行安排部队,研发归于自个的细小卫星。 基地给每个项目选配相应的教导老师,并通过科普讲座、老师教导、学长教导等多种方法,协助本科生快速了解微纳卫星的构成与各部分作业原理。
浙大细小卫星基地还参加由欧盟赞助的“QB50”项目,即全球50所高校各自独立研发1颗皮卫星,由一枚运载火箭将这50颗皮卫星同时发射到离地上320公里的轨道上,实现对90公里至320公里高度上的大气层的物理特性进行探测研讨。
据了解,浙大细小卫星研讨基地将来还将联系校园多学科资源,以皮卫星为实验渠道,将浙大各学科的基础研讨成果引进航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