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回答这一问题的不只是这241名考生,对广东所有领导干部而言,这都是一道必答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多次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坚持走以民生为重点的发展道路,社会建设与民生福祉如影随形,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
舍得花
未来10年
民生投入超2万亿
尽管广东占据“第一经济大省”宝座多年,尽管广东财政总量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广东可花的钱并不多。
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说,1998年广东人均财政支出排在全国第五位,但到2009年已滑至全国第19位,人均支出4497元,比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低103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1元,广东财政面临的支出保障压力日益加大。
即便如此,在民生事务上,广东财政依旧很慷慨。“十一五”时期,广东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近1万亿元,至2010年广东全省和省级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分别达到了54%和61%,比2006年提高了9个和6个百分点。
放眼未来,广东的民生投入有增无减。曾志权表示,预计2011-2015年广东省一般预算安排的民生投入将达20585亿元,年均4117亿元,年均增长约13%;全省财政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预计将从2011年的60%逐步提高到2015年的68%,增长8个百分点。
“我们预计2009至2020年的12年间,全省财政用于投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资金将需要约2.5万亿元,年均增长15.4%,年均需新增投入292亿元。”曾志权的一番话让很多人兴奋不已。
有人怀疑:这会不会是空头支票?毕竟,广东人均财力低于全国水平,2.5万亿,钱从哪里来?
“省级财政坚持压省级、保地方,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比重已超过七成。”曾志权称,通过抓好厉行节约工作,省级预算用于维持政权运转的经费支出比重已从2006年的25.04%下降到9.13%,以保证腾出财力确保民生支出的需要,未来还要继续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庆典节会举办、评比表彰等方面的费用。
花得好
民生项目决策中引入民意
“钱花了不少,搞不好,群众会不买账!”粤东一位县领导对广东墙体广告称,即便是办民生实事,也常感到如履薄冰。
事实上,民心工程变“伤心工程”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提升民生资金的使用效果,广东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民生工程决策过程中引入民意。
今年,雷州市将上马建设或竣工的项目有18个重点项目和8项民生工程,哪些项目上马,哪些项目不上,雷州推行人大代表票决制,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从开始立项便交由人大代表说了算。“从前是‘政府配餐’,现在是‘群众点菜’。”湛江市委常委、雷州市委书记许顺说,此举旨在拓展公众参与政府大政方针的深度,今后,政府每年的民生工程都将交给人大代表票决。
民生项目要请公众参与的意识渐渐深入人心。最近两年,番禺因为垃圾焚烧厂选址问题长期处于聚光灯下,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说,今后有关垃圾处理的问题,必须得到周边大多数人同意、形成共识,包括什么方式处理垃圾,某种方式应该落在什么地方比较合理等。“今后不仅垃圾项目,所有关于民生的项目,一开始就要邀请居民参与,在没选址、没立项前就征求大家意见。”
电视述职成为古镇引导公众监督民生工程的方式。自从上电视述职后,中山古镇党委委员郭景安总是被人问及“文化公园翻修怎么还没动工啊?”在这之前,中山古镇全体党委委员轮流上电视述职,向居民讲述今年的工作安排。分管文体等工作的郭景安在述职时说,他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翻修文化公园。
服务专
花最少钱
买最专业的服务
盛夏,南海桂城街道荒岛图书馆内,一群市民正在聚精会神读书。图书馆不大,却布置得时尚温馨。去年,桂城斥资350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荒岛图书馆就是南海启创社工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
为了改善民生,像桂城一样购买服务的基层政府越来越多。“开展一项新工作就设立一个机构、增加一批工作人员是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结果只会导致政府服务机构和人员不断膨胀。”南海区委常委、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孔海文说,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单靠政府部门已经无法满足,必须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购买公共服务,可以“花最少的钱,购买最专业的服务”。当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后,广东各级政府购买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广泛,早期以教育、公共卫生和艾滋病防治、扶贫、养老、残疾人服务等为主,近几年,又开始涉猎社区发展、社区矫正、文化、城市规划、公民教育、环保、政策咨询等方面。
省政协社法委的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全省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仅占15%.
“有20个以上会员、注册资金不低于2000元即可申请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前不久,珠海专门发布意见,推进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提及将降低社区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简化登记程序,鼓励各区、街道(镇)成立各具特色的社区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
培育社会组织成为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一。如桂城通过“关爱基金”资助、办公和活动场所免费等强有力的NGO成长扶持措施,推动各公益社团关注自身专业能力建设,积极实现正规化发展。并成立专门团队协助跟进NGO注册事宜,打通政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