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墙广告 上一年仍是全国“首堵”,本年就已跌出“堵城”三甲……前不久,高德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主要城市交通剖析陈述》显现,本年第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拥堵排行上海从上一年二季度时的第一下跌至第八,北京、杭州、广州排列前三位。
关于上海拥堵排行靠后的状况,高德在本年的陈述中也对此作出了解说,上海拥堵减轻与4月15日限外新政有很大关系。然而不少市民对此却并不配合,乃至有网友称“高架路上的赤色仍然耀眼,拥堵状况有增无减”。
拥堵现象减轻? 市民称感触不显着
在高德发布的陈述中,依据交通大数据剖析,本季上海拥堵跌出全国拥堵前3名,而拥堵减轻与4月15日限外新政有很大关系。
本年4月15日,上海发布限外新政,作业日7:00-10:00时、16:00-19:00时,高架疾速路将制止外省市号牌小客车、未载客出租车及实习期驾驶人小客车通行,限行时刻比本来各延伸一小时。
方针施行后,高德剖析得出结论,城市顶峰期拥堵全体降低约3%,高架路拥堵指数则降低了9.5%。在对日均拥堵曲线剖析后,剖析师以为新方针后晚顶峰拥堵减轻8.4%,显着高于早顶峰。
“陈述仅仅对数据的剖析,我并未感触到路途拥堵有减轻的趋势。”住在闸北的项先生,天天上下班都要路径被称为“上海最堵高架”的南北高架路。“限外新政刚开端几天,早晚顶峰的确是觉得好点了,可过了没多久以后,该堵的时分仍是堵,乃至更凶猛。”
限行方针缩短了外地车牌上高架的时刻窗口,但带来的却对错顶峰时段的拥堵。“曾经非顶峰时段高架路上还能开开,现在基本上也只能是龟速前进了。”因为作业关系,在一家民企作业的秦建光天天要驾车处处送货,“现在非顶峰时段的拥堵状况,有时乃至不亚于晚顶峰。”
外地车牌加重拥堵? 人大代表主张征收拥堵费
“上海的拥堵状况不是减轻了,而是其他城市拥堵状况加重,导致上海跌出‘堵城’三甲。”在采访中,有市民作出了这么的解说,但更多市民以为是不断增加的外地车牌车辆进入上海路途行进,加重了路途拥堵。
事实上,关于外地车牌车辆加重上海拥堵的状况,有市人大代表曾专门就此向办理部门提出过主张。上月底,一则新闻也变成热议的焦点,市人大代表李飞康主张外省市车牌的机动车辆进入上海外环线以内,答应两天内不收取路途拥堵费;外省市车牌的机动车车辆进入外环线以内,接连行进或停放等至第三天起应收取天天100元(暂定)路途拥堵费。而上海市交通委对代表定见的答复为:将研究方针和收费可行性。
对此,有剖析以为上海将有可能对外地车牌车辆收取拥堵费。音讯一出,网友们纷繁评论,有人以为这是对花了大价格拍到沪牌市民的利好,而也有人视此举有地域轻视之嫌。但更多人以为,一旦这一方针落地,本来就已难拍的沪牌将愈加“难上加难”。
减轻拥堵无妙招? 智能交通概念“呼之欲出”
交通拥堵,现在已变成世界所有大型城市都不得不面临的“城市病”,上海同样无法逃过。实际上,上海在减轻城市拥堵上早就开端了各种探究,首战之地的即是施行多年的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方针。
从源头操控机动车增加速度的一起,上海还积极发掘路途资本,经过精细化办理来进步全体交通流量,加速轨道交通的建造等等。尽管如此,市民对私家车的需要仍在逐年攀升,机动车保有量也呈不断增加态势。
恰是在这一布景下,智能交通的概念越来越遭到世人重视。当路途基础设施发展到必定限度,要处理机动车交通所带来的交通事故、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疑问,只要使用领先的科学技术手段,建造智能交通体系,从进步车辆自身的功能、改进路途的效劳水平、强化交通信息的效劳和使用、进步办理的水平和功率等多方面尽力才干获得较好的作用。
事实上,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区域,智能交通的建造已经在减轻交通拥堵方面产生了必定作用。曼哈顿CBD只要23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岗位密度却到达78941人,天天早顶峰有大概138.9万人次的客流量。数量庞大的通勤者,加上拜访、购物、学习和玩耍的人群数量以及通勤至纽约其他地方上班的人群数量,造成了曼哈顿CBD的严峻交通堵塞。
在传统交通办法,如增加公共运力、私车纳税等手段的疏导作用益发触及天花板,功效递减的状况下,为进一步处理CBD的交通拥堵状况,纽约交通局探寻了一系列的才智处理方案。首战之地的即是才智移动中城体系,该体系的基地优势是能够完成对交通信号实时长途操控。经过使用该体系,坐落长岛市交通办理基地的工程师能够实时监控中城的交通状况并做出相应的交通信号操控,到达减轻交通拥堵,进步交通流量,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目的。
除此之外,曼哈顿还经过对停车场进行需要办理,使用经济杠杆迫使有些自驾车上班族选用P+R的方法,削减对基地城区的路途占用。更为重要的是,曼哈顿还树立起了一套智能交通运输体系来进步交通运转功率,经过在每辆公交车上装置GPS全球定位体系,随时把握公交车的运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