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局势看,随州全市已成立农技协126个,建立科普示范基地216处、科普惠农服务站32个,培养科普示范带头人1285人、科普示范村167个、示范户万余户。 近年来,市科协探索并实践“点线面”科普工作法,巧借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村、科普带头人等的榜样力量,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科技兴农的燎原之势。
随州全市 “惠农”项目组织实现了设施、班子、投入、制度到位,形成了科普惠农的长效机制。关于“点线面”科普法效果,市科协主席苏轩介绍,最关键的一点是搭建了给农民展示新技术、新品种的平台,满足农民 “立竿见影”、“眼见为实”的心理,使他们对新技术、新品种能学会做,为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综合考虑随州交通、地域等因素的基础上,将这些“点”元素有机结合,最终形成316国道、随北、随南、广北和广南5大科普示范走廊,即成“线”。随着“线”的拉长变粗、串联,又在全市逐步形成食用菌、特色林果、特色蔬菜、中药材、家禽家畜和特色水产6大科普示范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面”的效力逐渐显现。
“点线面”体系已经搭就,关键要提升服务能力。为此,市科协依托农函大、大专院校、涉农学会、科技人才库专家,使其成为传播农业科技的 “聚集地”、“大课堂”、“传播源”。每年还定期表彰一批农技协、科普示范村、带头人等,促成示范作用发挥更大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