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墙体广告 湖底古城现“端倪”
10月15日上午,和平湖考古队潜水员正式下水探摸,这是自10月11日和平湖水下考古启动以来,考古队员首次潜水进行实地探摸。通过考古队员的实地探摸,有着2000多年前史的水下古城“端倪”逐步明晰。
古城城墙有1米多高
和平湖水下考古队领队张辉介绍,这次水下探摸作业依据气候、水下能见度,上午和下午别离组织2组潜水员轮流下潜作业,“通过水下探摸,在10月 20日之前,咱们要断定下一步的作业要点,挑选要点考古区域,在已知的广阳古城、龙门古镇和秧溪街3处要点区域中,再挑选要点区域,对其局部特征进行更细 了解。”
通过前期的水面声纳勘探,考古队根本探明广阳古城的大致规模。当天开端,考古队员身背50公斤装备下潜作业,对古城进行深度探摸,别离断定了 东、西、南3个下潜点。张辉表明,通过对古城城址西端进行探摸,查看了修建根底和城墙保留状况,发现古城城墙残存高度有1米多,水下淤积为20-30公分 摆布,根本到达之前的预期方针,不会对考古作业发生太大影响。
秧溪街也许比广阳城还大
张辉介绍,声纳扫测的勘探规模为广阳城遗点到秧溪镇遗点,大约有10平方公里摆布水域面积,对广阳城址的遗点和城镇的遗点,进行了要点扫测,“依据咱们对城址遗点扫测来看,它的散布规划根本保留对比完好。”
“对秧溪街遗址咱们也进行了扫测,对比咱们本来掌握的材料,实践扫测面积远远大于本来查询的面积。”张辉表明,通过水下探摸和扫测发现,秧溪街的散布面积也许比广阳城的面积还要大一些。
发现疑似广阳大桥
在水下探摸过程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一座桥梁,疑似广阳古城的象征修建——广阳大桥,但有待进一步探摸和查询。
依据《和平县志》和相关材料记载,广阳古城有一座建于民国初年的桥梁——广阳大桥,在其时被誉为“皖南巨工”,也是广阳古城的象征性修建之一。通过水下1个多小时的探摸,潜水员带回了桥梁的大致勘探信息。
“咱们下潜今后,顺着水边的浮标到了水底,水深大约17-18米摆布。”福建考古所副所长羊泽林介绍,考古队员先找到一个桥墩,顺着桥边护栏和 桥的方向探摸,过了差不多5个桥墩,到了河基地的方位,发现桥梁的另一端现已断掉。“本想确认一下桥墩的高度,咱们潜到最深的方位,应该是22米,可是还 没有到河的基地最深方位,所以桥墩高度最少超越5米。”羊泽林说,桥梁东边一段保留相对较好,包含桥面、桥墩、护栏都对比完好,西端保留要差一些。桥面建 筑办法相似预制板,基地有一些石块,掺杂了相似水泥相同的物质,桥面厚度最少40-50公分。在桥边,考古队员还发现了河堤两头鹅卵石铺的一些护坡,以及 岸边用石头砖块砌的一些遗址,可是由于坍毁得对比凶猛,现在只能看到根底部分,详细是什么性质的,还有待下一步查询。
至于这座桥梁是不是是县志中记载的广阳大桥,考古队以为还需要进一步的探摸和查询。一起,依据水下采集的视频素材和相关数据,才干最终明确。
和平湖考古条件十分好
连日的晴好气候,为水下考古作业供给了十分便当的条件。
羊泽林介绍,和平湖水下能见度差不多有1.5米摆布,水质也对比好,这种环境对潜水展开水下考古查询,是一个对比抱负环境,“相对于其它当地来 说,和平湖在内陆水质里面,现已算是很好的了。水面惊涛骇浪,水质能见度好,水温合适,水的深度也对比合适展开水下考古作业。”
张辉也表明,就水体的环境来说,和平湖是对比抱负的,包含水文、能见度、水深、水底的淤积程度,都有利于水下考古作业的展开。(黄山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