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江苏南京的文化历史不得不说南京的雕刻艺术,其雕刻作品栩栩如生,也有很多作品有史料价值。
古都南京的雕刻艺术具有光辉而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典雅简朴的玉器,商周时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和精美的古陶器,是南京最早的雕刻艺术作品。南北朝时期,作为南朝都城的南京,当时称为建康,迎来了雕刻艺术的黄金时代。佛像雕刻和南朝陵墓雕刻是这一时期南京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和典范之作。明代朱元璋开国建都于南京,留下了一座宏伟的明孝陵和众多功臣墓前的石刻。
南京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千佛岩位于南京东北郊约20公里的栖霞山中峰西南麓,著名古刹栖霞寺的后山崖,该处因刻有许多佛像而得名千佛岭,或称千佛岩。最早凿刻的一个大石窟是“三圣殿”,又称“大佛阁”,因为其中供奉无量寿佛,又称“无量殿”。殿的主佛无量寿佛造像,高3丈2尺5寸,两侧为各高3丈的观音、势至两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其中无量寿佛凿于齐武帝永明二年(434年)。是栖霞寺创始人明僧绍的儿子、临沂县令明仲璋与法度禅师为纪念明僧绍而合作开凿。以后,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王以及历代善男信女为了祈福,相继依岩高下,凿岩造佛,佛大者数丈,小者盈尺,望之如蜂房鸽舍,共凿有250个佛龛,摩崖造像500余尊,号称“千佛”。千佛岩最后一座石窟叫“石工殿”。该殿内供奉的不是佛像,而是一尊右手擎锤,左手握凿,背依山崖,圆目而视的石工像。传说是一位当年在此开凿石窟的石工的化身。他曾被限期凿成1000尊佛像,如果完不成,不仅拿不到工钱,还要被问罪。这位石工苦干不止,到了限期的最后一天深夜,仍差一尊佛像未凿成。眼看黎明将至,他于绝望之中身依山崖,口念“我佛保佑”,到了天明,竟成一佛。
千佛岩石窟佛像雕刻刀法娴熟,技艺精湛,造像典雅秀美,生动传神,表现出佛教的丰富内涵和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千佛岩与北方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遥相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被誉为“江南云岗”。
舍利塔矗立于栖霞寺千佛岩旁。五级八面。南京墙体广告了解到塔基上面雕有海水、龙、凤、鱼、鳖、海石榴等图案。基座之上是呈束腰状的八面形基坛,刻有浮雕,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佛本生故事”。塔身第一层刻有佛教造像,内容有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已残)、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四大天王等。第二层以上的四层八面,均雕有两石龛,龛内刻佛像一尊,总共64尊。舍利塔造型端庄雄伟,比例适度匀称,石刻精美典雅,代表了南唐时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舍利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南京太平门去栖霞山的路上,你会看到在公路两侧绿色的田野中,间或有一尊尊形似狮子的石兽威武地蹲伏着。这些石兽就是体现南京六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的珍贵遗存。南朝陵墓石刻一般为三种六件,排列次序为石兽一对,石柱一对,石碑一对。石兽分麒麟、辟邪两种,麒麟为独角或双角,辟邪则无角。麒麟昂首而立,圆眼环睁,口部大张,露出利齿,舌尖上翘,腹部雕饰双翼,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四足交错而立,粗壮有力,躯体略弯呈“S”形,显得轻巧玲珑,富有动感。辟邪扬颈昂首,胸膛挺凸,阔口大张,长舌吐出,目光犀利,气势剽悍,腹部雕饰双翼,四足交错立地,显得威武雄壮。
看南京的雕刻作品令人赏心悦目,其文化历史意义更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