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不要在重大 历史事件中缺席
“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成立后紧接着举办了首次学术研讨会,武大中文系教授昌切在会上提出,我国现当代发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比如五四,比如文革,一直缺乏重磅的文学作品加以表现,“这绝非什么好现象”。
昌切认为,一百多年来,中国在从皇权走向民权、由“天下观”走向“国家观”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变革。晚清解体、革命风起云涌,鲁迅等人的作品对其进行了深刻描绘,但是之后的五四运动、1945年至1949年的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运动、文革,乃至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巨变,一直看不到相应的、与时代匹配的伟大文学作品,看不到深层的思索。“有的作家有所触碰,但是也许思想观念不够,笔触不深,泛托尔斯泰主义,动辄用所谓‘爱’化解一切,做不到真正痛彻的反思,让人始终有隔靴搔痒之感。文学在历史面前缺席,看不到身影,更多的是沦为小众娱乐,这绝非什么好现象。”
华中师大教授胡亚敏也认为,作家的识见决定了作品品位,决定了他们与历史是否合拍。她举例说,有的作家喜欢描写田园牧歌,文笔细腻抒情,甚至见不得农民使用拖拉机、收割机等现代工具,“这种浪漫抒情显然不是农民自己想要的,他们想要宽阔的马路而不是小桥流水,他们想要冰箱放食物,而不是清凉的井水泡西瓜。作家的思想要设身处地,要朝前看。”
诗歌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泽龙也认为,现在资讯十分发达,很多事件、观念无需借助文学的路径加以传播,文学面临比以前更窘迫的状况,这要求创作者拿出更为优秀的作品以与海量的文本信息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