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宝鸡吴山的朋友大都参加过土匪抢亲游戏,你可以扮作被抢的“新媳妇”,也可以扮作手持驳壳枪的土匪。而宝鸡吴山苦费心机推出的这个旅游项目,许多游客却不买账,“这个旅游项目宣扬土匪文化,这分明是把耻辱当光荣,与宝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环境格格不入。”
前段时间,黄山市普仁滩景区开发了名为“红色实战”的旅游项目,让游客扮作日军抢“花姑娘”,重现“鬼子进村”。喊打之声声犹在耳,宝鸡吴山又来了“土匪抢亲”,还美其名曰挖掘吴山“土匪文化”。这实在是对文化的糟蹋。
1920年前后,军阀混战,吴山出了土匪,最多时发展到3000多人。当时这些土匪霸占民女,抢粮抓人,干尽了坏事。现在这段历史,居然成了开发赚钱的“文化”!
“土匪文化”不仅是被“挖掘”了出来,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土匪文化”被“挖掘”出来后,当地有的人还认为“蛮有创意”,甚至于有人认为,“不怕质疑,就怕没有人知道吴山。”言下之意,就是不管是什么“文化”,能推出旅游,吸引了游客,增加了收入就好。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文化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吴山景点所推出的“土匪抢亲”之类的“文化”,正是对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文化尊严的践踏和玷污。
发展旅游并没有错,搞点噱头营销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搞什么?吴山的这段痛史,如果非要说成是文化,也只能算是个 “糟粕文化”。
当历史成了消费品,当公共资源的公益性被短视的利益替代,哪怕是厚重的文化承载也可能被“娱乐”起来。吴山只能说是把文化旅游“娱乐”到了极致。我们不必指望一边全力兜售消费主义价值观,另一边让文化真的被“厚重”起来。只有公共资源有了公益性回归,不再把文化和消费胡乱混炖,才能解决当下以文化为名的行业乱象,展示出文化的真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