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是历史名地,有许多壮烈的英雄和婉转的故事曾经都出现过这里。这里的戏曲更是让人绕梁三尺。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坐落在安徽省中部以及长江与淮河之间,总面积约为7029.48平方公里,并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以及“三国旧地、包拯故里”而远近闻名。合肥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由于此地为东淝河和南淝河汇合之地故而得名为合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大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这是合肥之名最早的出现。历史上合肥的城址曾变迁过多次,《太平寰宇记》中记载的汉代合肥县城在今城市的北边。由于东汉末年的战乱,合肥变成一片废墟。后于东汉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由扬州刺史刘馥重建合肥城。魏青龙元年即公元233年,魏将满宠又在旧城以西的鸡鸣山建造了“合肥新城”,与旧城成犄角之势。在西晋统一之后,废除了三国时期所筑的新城,迁回旧址并延续至今。
安徽包公祠的本名为“包公孝肃祠”,修建于合肥市的环城南路东段,属于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包公祠是为了纪念中国宋朝时期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以及开封府尹包文拯而修建的公祠。包拯以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清官形象在民间广泛流传,其曾言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因此这里有着“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包公祠也因此而远近闻名。合肥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合肥作为包公的家乡,这里的人民一直怀念这位刚正不阿以及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故而很早便建了包公祠。包公祠为白墙青瓦的主体建筑,由封闭式构筑的三合院所组成,坐落在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孝肃公墓园,与包公孝肃祠紧密相连,墓园内迁安了包括包拯以及他的夫人和子孙的遗骨。
安徽省合肥市自古便有“三国故地”的称谓,历史上由于魏、吴两国在这里长达30余年的争夺,故而曾遗留下为数众多的与三国息息相关的遗址名称。其中有证可考,并且有史记载的就包括三国新城、袁术墓群、筝笛浦、藏舟浦、回龙桥、飞骑桥、斛兵塘,以及古逍遥津和教弩台等。后来由于历史以及战争和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故址已经不复存在了,至今仍保存相对完整的只有逍遥津和明教寺即教弩台等为数不多的几处。《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为许多人所熟知,其中在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作者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吴志》中的记载,非常生动的描绘出了这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且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更是流传千古。
安徽的合肥记忆了他自己的历史,来到合肥看到的美景不经会让人意想当时的壮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