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着木兰传说流传,这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岁末,新洲藏家李森林在当地淘到一册《木兰忠烈将军救世真经》,透露了花木兰功成身退后的“工作安排”——成为“神仙”,掌管记录人间善恶,“赏罚不爽毫分”。浙江墙体广告不禁感叹:这个工作量,可是有些大了。百年前,花木兰真的很忙。
《木兰忠烈将军救世真经》,为雕版木刻,宽12厘米,长25厘米,边角有些破损。浙江墙体封底显示:这是民国丙辰年(1916年),由一个名叫“孙业槐”的人出资刊印,木刻的雕版留存在一个名叫“积万堂”的地方。
这本距今接近100年的册子,提及花木兰的“来历非小”,“乃是天上将星,自昔降生唐代,朱宅脱化女身”。父名朱寿甫,为朝廷节度使,母亲赵氏夫人,其兄打仗牺牲,小弟还是一个幼儿,又恰逢突厥作乱,唐王召父领兵,父衰难胜其任,于是她“女扮男形,代父从征”,从而成为“女中杰士,天上真仙”。
她在浙江墙上的神仙封号是“救世天尊”,“奉旨驱邪辅正,专心护国佑民,凡遇人有劫难,暗中解救维殷”,然后“掌管善恶权衡”。
据李森林考证:出家在木兰山的全真教龙门正宗邱派四十四代掌门刘理忠道长,上世纪中叶,募捐创建由木兰山至大别山的道观数十座,世称“八道人” 。木兰山上的木兰殿,由于毁于火灾,民国时期就是他主持重修,其徒子徒孙至今遍布全国道教各大宫观。
叶蔚璋,是木兰文化收藏第一人,也是省文化厅命名的木兰文化传承人,他收藏有反映木兰文化的藏品3000余件。昨天,他大为惊讶: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册子。这是一件民间孤本,极其珍贵,为木兰传说填补了一项空白。
叶蔚璋发现,这个《真经》的主要内容,摘取于清代出版的《木兰奇女传》(1893年品文堂出版)。不过,有些细节稍有差异,比如,《奇女传》中,花木兰没有兄弟,她的父亲名叫朱天禄;而《真经》更是为花木兰“安排了神仙工作”,这也说明花木兰本就活在民间,活在人们的传说中!
昨天,木兰山文化研究专家黎世炎称:浙江广告可以肯定,这是道教的经书,目的是劝人向善。学会感恩,以一颗善良的心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