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调研的成果,广东省委办公厅近日发布《省委常委民生问题集体调研报告汇编》。报告显示,广东省各地民生建设涌现出一批新招、实招、硬招,实现了从“舍得花”到“善于花”的重大跨越。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在摸清各地民生建设情况后,省委常委会民生问题集体调研组分别为各地开出了“药方”。
就广东而言,需继续突出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粤东人多地少,人口膨胀是制约粤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面对人口压力巨大的客观形势,粤东要坚持把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不断提升民生保障的人均水平。
“民生建设作为一项复杂、庞大的长期性工程,资金投入是关键。”调研组建议广东粤西更加注重拓展筹资渠道,实现民生投入多元化。首先应加强省级统筹,提高民生项目省级配套资金比例,对重大民生问题以及湛江市军转干部安置任务重等特殊问题,实行全省统一规划、统筹解决。其次还可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作用,吸引民资民力参与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事业建设。
对粤北来说,调研组建议在北部山区选择一到两个县作为全省试点,进一步探索创新县农村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目前山区地市一级的城乡统筹机制正在逐渐完善,但县、区的统筹能力依然有待提高。为此,要针对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区流动人口逐渐增多的实际,积极推行农村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探索县区基层公共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调研组期望珠三角改革创新,破解制约民生建设的三大难题。先是加强社区建设,探索“村民自治+社区化管理”模式,完善社区民主决策制度;次是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公益性、中介性、服务性社区组织,加强对同乡会、战友会等隐性社会组织的管理;再是推动相关社保制度“一体化”改革,选择珠三角条件成熟的市进行试点,推动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和城乡医疗保险“三网合一”。
有一些建议对全省各地都适用,如探索实践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调研组认为,要使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相对分开,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引导形成与普通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容易接受和传承的价值观念,从而解决普通群众的精神慰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