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的曹某可真所谓的怪人了,在整整六年里,用三部手机写出了长达三十万字的小说。在街坊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说起自己的创作发端,年近五十的曹某一边逗着怀里的孙子,一边摇摇头笑着说:“说不清,道不明。就是突然想写,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尽管当年初中辍学,他一直喜欢看书,也乐意在闲谈时,拿着纸写写。 “我们那时候只能读到鲁迅的文章。 ”一直没读到当时流行的《卓娅和舒拉》,曹某一直深感遗憾。随着年纪增长,渐渐繁重的农活又让他暂时放弃了“文学梦”。
淮南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原先曹某跟着老乡前往江苏无锡打工。 “厂子里上班,有固定休息时间。”曹某说,年轻时候的梦想一下子全部复苏过来。 “那么多人写小说,为什么我不行? ”由此,写小说的念头便一发不可收拾。
“幸亏有了手机,免去纸笔的麻烦。”曹某在外打工休息时,就喜欢掏出手机。在手机上自带的记事本上输入字符。 “第一个手机储存量太小,写个几千字就容易死机。”在第一个手机下岗后,曹某在外地还特地攒钱买了个名牌手机。“储存量够了,最多我存过四五万字,可手机键盘也经常出问题。 ”
2009年,曹某回到淮南毛集实验区老家。在家里,他种了20多亩地,还有鱼塘要照看。“尽管再忙,每天晚上肯定还是在整理之前写的东西。 ”在外地购买的手机也坏到不能再修,曹某又买了同样牌子的手机,继续写作。“前阵子我想写的小说终于完稿,一共30多万字。 ”
淮南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除了白天用手机写作,每天晚上曹某还要把手机上的文字誊抄整理在稿纸上。这部名为《槐花飘香》的小说日前整理完毕。因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他把自己当初的梦想都寄托在自己笔下的人物上。“男女主角都是大学毕业,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文化人去谈恋爱,去生活,去奋斗。 ”
曹某认为尽管写书可以满足自己当初的梦想,但是他更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