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盛典上,“深圳制造”电视剧《命运》等4部作品获奖。
“如果我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个地方;如我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个地方!”电视剧《命运》中市委书记宋梓南振聋发聩的临别感言犹在耳边回荡。《命运》不仅属于深圳人,也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它唤起了大家的“集体记忆”。作为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深圳制造”再获飞天殊荣,这样的光影盛景让深圳人倍感自豪。
《命运》是划时代的史诗
时间回到2008年6月,大型电视连续剧《命运》剧组成立,该剧9月开机,12月关机,2009年4月完成全部后期制作。
2010年4月11日晚9点14分,《命运》历时近4载,修改2000多处,终于在央视8套开播,深圳全城同看《命运》,掀起一轮新的收视热潮。
为纪念深圳改革开放30年,由深圳市委广告宣传部、深圳广电集团联合筹拍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命运》,是一部书写见证鹏城翻天覆地变化的鸿篇巨制,是深圳人怀着崇敬和感恩的心情,为中国、为深圳的改革者塑造的一座丰碑、一部史诗。
著名作家陆天明担任该剧编剧,他深有感触地说:“《命运》真正的编剧不是我,而是深圳人民,没有深圳就没有这部戏。”《命运》不仅掀起收视热潮,更引起社会各界大讨论。专家学者认为,深圳出品的《命运》敢于触碰现实和敏感题材,是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上的突破,是中国电视剧又一里程碑。
“该剧不仅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和价值,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也有独特地位和价值,甚至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也有独特地位和价值。”著名影视评论家、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对《命运》给予了掷地有声的高度评价。
“深圳制造”闪亮大小荧屏
近年来,当你在傍晚黄金时段打开电视,在频道切换间,处处可见“深圳制造”影视作品的闪亮印迹。从2001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端,随着《日出》、《亲情树》、《婆婆》、《破天荒》等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在全国的热播,专家学者盛赞其为一块“金字招牌”。
之后《亲兄热弟》、《马文的战争》屡屡摘金夺银,在观众中有口皆碑。2010年,从年初《春暖南粤》开播,到《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命运》、《家有爹娘2》、《天地民心》一一亮相,《兵峰》作为“八一献礼大戏”震撼落幕。
几乎每个月都有一部“深圳制造”在央视黄金档重磅推出。其题材之多样、时间之连贯,反响之强烈均创下历年之最,成为业内称道的“深圳现象”。
2011年,“深圳制造”电视作品,更是开出一树繁花,呈现“井喷”之势,《兵峰》、《天地民心》、《命运》以及《春暖南粤》获得“飞天奖”大奖。
“深圳制造”在电影大银幕上也努力扩大版图,深圳出品的《夜·明》、《五颗子弹》、《走路上学》等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和动人的情怀不断涤荡人们的心灵。
儿童片《走路上学》连夺“金鸡”、“华表”等多个国家级大奖,成为近年中国儿童影片的一朵奇葩。2011年9月19日,由深广传媒有限公司联袂中影集团等投拍的爱情大片《我愿意》在北京开机,孙红雷、段奕宏、李冰冰等大腕加盟,“深圳制造”生机勃发。
此外,纪录片已成为深圳影视又一张闪亮的名片,《大爱无痕》、《大爱无疆》、《好医生郭春园》、《巨变》、《好人孙影》,政论片《世纪行》、《风帆起珠江》等都为深圳的30年发展留下了难能可贵的光影记录。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也因许多部有着良好口碑与广泛影响的纪录片而成为一座“纪录片强市”。
如今的“深圳制造”已经成为叫响影视圈的一块“金字招牌”,并迈步国际大市场。名导、名编、名角三路会聚,电影、电视剧、动漫、纪录片四箭齐发,为影视编年史留下了“深圳刻度”。据初步统计,自2003年以来,深圳影视人已获得国际及全国、省级奖项164座,其中不乏日本东京国际电视剧节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含金量极高的奖项。
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
近年来,自深圳提出“文化立市”的口号后,“深圳制造”电视剧持续发力,以“集束轰炸”的强劲势头让全国刮目相看,影视精品的意识深入人心。
过去几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扶持文艺精品的创作过程中,不论体制内外,不论投资主体、不论投资规模,在资金、政策上都一视同仁。从项目规划、题材策划、资金保障和扶持措施,以及精品项目公开招标、艺术家工作室等方面,逐步完善了催生文艺精品的体制机制,从而做大做强“深圳制造”。
此外,深圳的宣传文化部门很早就把视野投向了社会办的民营文化实体,从而实现了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宣传文化基金艺术评审委员会”定期对文艺作品进行艺术评审,每一部作品都经过严密的选题评估、市场前景调研、分步投资阶段,到了后期投放市场阶段,这些作品同所有影视剧一样进入市场,和别的影视剧公平竞争,接受市场检验。
思想锋芒独树一帜
深圳影视业厚积薄发。如今的“深圳制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概念,而是一种品质精良、眼光超前的精品概念。“深圳制造”凸显对现实题材的关注,作品里没有炫奇弄巧的情节,也没有宏大奢华的场面,有的只是对民族道义、古道热肠、人性关爱等传统美德的弘扬。深圳人以影视作品传递了新时期的城市人文精神内涵,集中体现了城市的文化自觉。
“深圳近年来涌现出很多佳作,‘深圳制造’影视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于思想性强,有力度、有高度。”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价,对时代主流的敏锐把握和创意精神是“深圳制造”的独特标签。
2003年以来,《婆婆》、《亲情树》等一批亲情大戏让“深圳制造”在内地荧屏异军突起。近来,“深圳制造”影视作品则以思想锋芒和思想深度在众多佳作中独树一帜。如聚焦在雪域高原边防战士的“另类军旅剧”《兵峰》,全景式描绘经济特区创建历程的“改革史诗”《命运》等都凸显着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对坚贞信仰的追求,为浮躁的大小荧屏吹入了一股清新之风。
民营企业挑起大梁
深圳这座城市一直都是靠创新智慧起家的,影视产业也“不走寻常路”,大胆开拓,在“民间唱响主旋律”。深圳的影视制作刚开始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后来随着政策放开,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影视制作领域,成为生力军。
随着《春暖南粤》、《命运》、《兵峰》等主流大剧相继亮相央视,深圳已经形成了以深圳广电集团为龙头,民营影视企业为骨干,各区积极参与的“大影视”格局。
在“深圳制造”文化星空中,民营文化企业担起了大梁。在市委市政府强大的文化召唤下,他们自觉担当起社会责任,注重作品的社会效益,在大小荧屏、国内外舞台上绽放出光影艺术的奇葩。“深圳制造”也通过民营企业的助推,在文化产业市场中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电视剧《春暖南粤》制片人兼编剧陈慧群也深有感触:“深圳给民营影视人提供了宽松的艺术生产环境和完善的精品扶持机制,让我们扎根在这片热土。”
铸造精品走向世界
令深圳导演彭家煌没有想到的是,儿童励志电影《走路上学》竟从故事发生地的云南怒江一路“走”向了朝鲜、土耳其。在去年底土耳其的“中国电影展”活动中,作为开幕影片的《走路上学》让许多土耳其观众流下热泪。而深圳华强数字动漫公司在2010年生产动画片12818分钟,原创电视动画片产量居全国第二,其动漫产品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有较高收视率。
在深圳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奔奔的眼里,他们与内地多家影视公司合作的电视剧《马文的战争》从“金鹰奖”、上海电视节到日本东京国际电视剧节上一路斩获7项大奖的原因,在于“深圳制造”素来坚持的精品意识。没有了“深圳人写深圳”的地域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