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市将要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即教师教育与高职教育两者不能偏废。
早在一年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开始酝酿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教育与高职教育两者不能偏废,只有区别对待、精细操作、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学校发展新的跨越。”“教师教育要实现复兴,必须兼容传统与新兴的元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取得创新和突破。”这些指明师专未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的精辟论述。过去的一年间,学校科学调研、广泛论证,逐步明确了“做优做精教师教育专业、做强做活高职教育专业”的建设思路,分门别类、形式各异、有的放矢地培养各类人才。本学期开始,学校正式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工程”。
马鞍山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在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该校积极构建“精品培养、知行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化基础教育师资。首先是衔接新课程标准,完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习实训体系,实施综合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知识广博、宽泛,专业扎实、精深,技能全面、精湛,切实提高学生胜任基础教育多种岗位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其次完善教师职业基本功培训体系,着力抓好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学生“一专多能”。完善“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做合一”。深入实施“5+3”教师职业基本功考核考证制度,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最后,开展校地合作(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校校合作(与初等教育学校合作)、校园合作(与幼儿园合作),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校共建”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共同体。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成立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指导落实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
在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分段培养、全面融合,弹性学制、学分修业”。“分段培养、全面融合”,即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方法,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分段完成项目课程的全部“工学”任务,做到“工学同步、工学一体”;“弹性学制、学分修业”,即采取弹性学制和多学期制,配合学分制度的实施,灵活运转教学工作,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行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和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培养。推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探索由企业参与的以能力为重点,以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为核心指标的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作品考核等多种工学结合的考核方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安徽马鞍山市教育的改革有丰富的综合知道工作模块和指导办法。相信在未来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