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怕我吗?”“不,不害怕,虽然您的外表受过伤,但您有颗金子般的心。您是英雄,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呢!”4月17日上午,陕西省档案局查阅大厅工作人员杨雪和马巧玲接待了一位貌似不服常的群众。
事先,正在接待前来查阅档案群众的杨雪,看见一位老先生站在门外向里张望,表情有些犹豫。“像卡西莫多,那个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那一瞬间,转业前曾从医多年的杨雪,马上意识到这位老人是位大面积烧伤疤痕挛缩患者。老人严重毁容的面部布满疤痕,眼睑外翻,耳朵鼻子几乎分辨不出来,双手仅剩的几根手指头也挛缩呈鹰爪状畸形。
“您身体不方便,坐到里面休息一会儿吧,要找什么档案我们帮您。”杨雪薇笑着迎向前去,扶持老人走进阅览室坐在沙发上。
“我叫吴几何,四十五年前,进入陕鼓西仪厂工作,不久为了抢救集体财富而被大火严重烧伤,生命曾一度弥留。”吴几何用很难辨听的音调和哆嗦的声音讲起自己的故事。
之后,吴几何去北京加入过全国表扬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一度被誉为英雄式人物。随着年岁的增长,后遗症给他带来的伤痛不断加重,缄默多年的老人希望能够有一个“见义勇为”的称号,以便得到更好一些的医疗待遇,减轻病痛。
由于吴几何没有完整保留当年的相关资料,奔忙数年,均未如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老人来到省档案局。可是仔细查阅了所有相关目录和档案,始终没有找到有关的档案资料。
“也许是老人记错了火灾发生的年代和表扬大会的具体名称?”回忆着谈话细节,杨雪突然想起老人提到他曾经去过莲湖区见义勇为办和西安市见义勇为办咨询过,于是屡次与这两个部门沟通,了解情况。
终于,在1969年的一个专题目录中找到了相关档案资料。吴几何激动万分,完整的双手不住哆嗦,拿着盖有鲜红“陕西省档案馆证明章”的档案复制件,连声说着谢谢。
“我能拥抱一下你吗?”杨雪扶持着送老人出门时,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热情大方地回应了老人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