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墙体广告讯:今年3月以来,南海开展农业从业人员大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对区内的专业合作社、种苗场、农产品检测人员、生产资料经营人员等进行生产技术以及相关法规培训,覆盖南海各个镇街,培训人数约为15000人,据了解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将会得到一本结业证书。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培训,逐渐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以及安全生产的意识。”南海区农业执法监察大队(大部制前主要单位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大队长孔国添介绍说,尽管目前南海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并不多,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则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提高地区的食品质量,对其南海的区域品牌建设仍有重要意义。
5月31日,首批培训学员结业,南海区农林渔业局向400多名农业从业人员颁发“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证书”,这也是佛山首次颁发职业农民证书。
“我们希望能将南海所有的从业人员逐渐纳入这类培训中,并且颁发证书,让职业农民证书成为某些经营生产活动的准入凭证。”南海区农林渔业局一名负责人说,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南海将逐渐在鱼塘承包、土地种植等方面设立准入门槛,获得证书的农民,在今后的农业活动中将会享有一定的优先权。
2005年,农业部所颁发的《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文件中认为,职业农民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群体。
然而,孔国添却坦承,收到培训机制尚未完善、农户学习意识不强等因素制约,南海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方能实现。
记者在获得的一份《南海区现代水产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可获悉南海农业从业人员的一些情况,该《报告》中说,南海区水产业目前养殖农户众多,生产规模小;现代设施改造投入不足,个别镇街、村居整治进度相对缓慢。
此外农用土地流转不畅,流转成本高,现代水产项目集约利用农地非常困难,水产养殖设施建设用地申报批准难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南海水产业的发展。
为此,南海开始组建专业合作社,试图将分散的农户以合作社的方式进行联合,数据显示,目前南海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结农户抱团发展,到目前全区水产专业合作社共有5家,合作生产成员89个,合作生产面积达5935亩,辐射带动农户3000户。
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仍是有不少农户拒绝进入合作社,继续进行分散式的经营。
“本地农户由于传统的经营习惯,并不习惯受到合作社的管理约束,因此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并不高。”南海区农林渔业局水产科科长李海潮说,鼓励农户进入合作社,是为了让农产品更便于进行相关检测,同时配以统一的标志以此打响区域品牌,但是由于传统农户进行分散经营的特点,不少农户并不希望有更多地被“管理”,仍是进行传统式的生产。
据了解,目前南海区内约有10万农业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约为南海传统散户,并不具备专业的生产技术以及安全生产的意识。正是这样的10万人在南海“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