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墙体广告讯 711日,在南昌市广北社区,一个名叫“老还童”的公益项目举行了简短的启动仪式,该项目将为社区留守老人提供从文化交流、生活关爱到亲情传递等一系列服务,最终让老人的亲人们能够倾听到他们的心声,让老人不再寂寞。据悉,该项目系我省首批公益创投扶持项目之一,并获得由政府提供的20万元最高额度资金。这是江西省扶持公益发展的一次大动作,为公益输送“营养”,共有58个公益项目获得资助,江西省为此将投入超过600万元。
现象
公益组织为申报项目而“转身”
公益组织南昌市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申报的“老还童”关爱空巢老人创新项目,在我省首次开展的公益创投中,获得了最高的20万元创投资金。该公益项目以“打开老人年轻时的美好记忆”为突破点,通过口述历史、编辑画刊、举办展览、编排话剧、老人露一手特长展示等方式,发掘、纪录、演绎、传播老人的荣耀记忆,深度化解空巢老人的内心孤独感,激发老人青春活力,“返老还童”。“老还童”项目内容丰富,包括记者团、剧社、影像展、画刊、“老还童,露一手”才艺展示活动及微电影拍摄等。
据崛美行动相关负责人李丽丝介绍,“老还童”关爱空巢老人创新项目被评审组认为是所有申报项目中最好的一个,也最令评审组满意,因此才能申报成功,并在所有创投项目中拿到最高的20万元创投资金。
据介绍,崛美行动这个公益组织以“发掘传承民族文化,践行弘扬传统美德”为己任,是中国民间首个专门为艺术家编制年表的文化保护组织。致力于江西本土静态视觉艺术与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与崛起,记录民间老工匠、老艺人,抢救他们的宝贵艺术史料。
而此次该组织申报成功的“老还童”关爱空巢老人创新项目,主要是关爱空巢老年人,虽然崛美行动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了诸如挖掘老年人记忆、拍摄微电影、搞影像展等,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该项目与崛美行动所关注文化保护的公益领域关联性并不是很强。
获资助的纯公益组织稀少
记者仔细对比了我省首批获得立项启动的58个创投项目的申报组织,发现真正完全以公益为主的组织所占比例不足一半,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医院、学校、培训中心等社会组织申报的公益创投项目。此外,还有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协会等。与崛美行动存在类似情况,就是申报的公益项目与自身组织关联性不大。
比如,武宁县新光无公害果业技术协会获得立项的创投项目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公益建设试点项目”,从字面上看,两者好像无法产生实质的联系;江西省家长函授学校的“关爱留守、贫困和孤残儿童家庭教育公益巡讲与服务”项目……虽然有些社会组织申报的公益创投项目与自身所关注领域关联性不大,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其公益行为的本质。
记者还注意到,此次公益创投工作,侧重于社会困难群体及弱势群体的帮扶。而且,58个获得立项的公益创投项目中,没有一个是绿色环保和动物保护方面的项目。
此外,造成纯公益组织在首次创投工作中比例偏低的原因就是“身份”的问题。在此次公益创投工作的申报对象中明确规定,“经江西省内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且上年度年检合格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均可以进行项目申报。”而记者了解到,南昌市已登记的社会组织有1667家,但登记在册拥有正规“身份”的公益组织却凤毛麟角。一个“身份”将无“身份”组织挡在了大门外。
说法
政府买服务传递积极信号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我省首次开展公益项目创投工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服务,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在全国各地,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模式也正在广泛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可以起到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作用,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
那么,面对政府开始购买公益服务的时机,需要营养来成长的公益组织准备好了吗?其实,众多没有“身份”的草根公益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不乏好的公益项目在实施,但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得不到营养,项目往往难以为继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益暖冰心公益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益组织一直以来关注失独老人,但因没有正规“身份”支撑,所以无法申报公益创投项目。目前,该组织已做出几个项目策划,正在向一些基金会申报,以求得资金支持。
南昌小动物保护协会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目前南昌乃至江西省内,有关动物保护的民间公益组织都是没有“身份”的,因为没有单位愿做主管单位,所以无法登记在册。
采访中,一些公益组织面对我省首次的公益创投工作表示默然,认为自己做自己的,申报也不可能成功;还有的公益组织竟不知这项工作的开展。不过,也有部分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说,只要有合适的“身份”,就有好的公益项目申报。
公益创投覆盖面可以更广
首批58个公益创投项目已经正式启动,也标志着我省政府购买公益服务正式迈开了步伐。
我国内地许多地区在探索政府购买民间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已对以项目运作为主要形式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做了许多有益尝试,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由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转轨、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制及“买物不买智”观念的转变,需相当长时间,要真正建立起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还需要继续探索与实践。
面对“身份”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中,已有代表提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这对于草根公益组织来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公益组织在此时就需要建设好自己的执行团队,运作好自己的公益项目,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公益类社会组织登记注册真正放开,拥有合法“身份”便将不再是难事。
到时,公益组织数量将快速增加,更多的公益组织将可参与到公益创投项目的申报中,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选择也更多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