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墙体广告讯 大理下关一中15岁高考生米泽民,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人物。晚报前天独家报道了他的故事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禁不住追问:在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父母和教育法则?
昨天,本报记者再次独家专访了米泽民的妈妈——今年41岁的李顺同女士。面对社会冠予的“天才少年”、“神童”等称号,妈妈李顺同很淡定,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不过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希望他沿着自己的理想继续努力”。
转学记
4岁时主动要求读一年级
“当时我要上班,平时特别忙,小孩没人照顾,就打算把他送到昆明来上幼儿园。”妈妈李顺同说,早在米泽民3岁半时,就被送到昆明来读书,当时进入了私立昆明光华学校下属的幼儿园,属于全托性质,吃住都在学校,父母每个月来昆明看他一次。在这个幼儿园,所有孩子不分大中小班,基本全混在一起。在一帮大大小小的孩子中间,米泽民很快就表现出过人之处,各个方面都要比其他孩子优秀一些。
半年后,即他4岁那年,有一天,米泽民忽然跟妈妈说,“别的同学(比他大好几岁的孩子)都上一年级了,我也要上!”在他的要求下,老师也觉得可以试试。就这样,4岁的米泽民成为了光华学校小学一年级的一名学生,也是当年学校年纪最小的学生。不过,在光华学校就读了不久,由于年纪太小,中途出了一些状况,比如有一回米泽民洗澡时烫到了屁股。随后,李顺同决定给儿子换一所条件更好一些的学校。
很快,4岁多的米泽民转学到位于福保村的福保学校,同样是民办性质,条件相对较好。不过,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由于该校生源基本都是来自周边村子,一放学全回家了,只剩下米泽民唯一的一个外地学生,每天放学后只能跟老师待在一起,几乎没有同伴。于是,读到二年级时,李顺同再次决定给儿子转学,这次是转到了同样是民办的昆明南洋学校。
当时,民办学校对于新生入学的年龄卡得并不严,以至于3所学校都接收了这个未满6岁的孩子。不过,无论在哪所学校,米泽民都能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同学们中的佼佼者。读到小学五年级结束时,南洋学校出现风波,无奈之下,李顺同索性将儿子接回了永平县,继续读小学六年级。这一年,由于当地六年级所学知识,米泽民早在昆明就学过,课程内容基本上全懂了,于是便半玩半读,“六年级基本都在玩,想干啥干啥,老师对他管得很松,平时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在家玩。”李顺同说。
跳级记
一学期学完初中全部教材
10岁时,米泽民进入永平县老街中学,正式成为一名初中生。妈妈李顺同原本以为儿子会“安分”一点,没想到刚读完初一上学期,米泽民又开始“跳”了。
“有一天回家,他突然说不想去上了,说他想直接去读初三,初一初二的知识都会了。”李顺同说,当时和米爸爸都觉得不可思议,而且完全不能接受,尽管儿子学习成绩很好,但直接跳两级,风险实在太大。
母子俩一度僵持。一边是米泽民坚持要从初一跳级到初三,另一边是妈妈李顺同坚决不同意。
“当时他表现得很有主见,也说出了他想跳级的原因,因为他在初一上学期,就把初中所有课程都基本学完了,而且成绩很好。”李顺同回忆,有一次儿子喊她帮忙找来初中3年全部课本,没想到短短的时间内,他居然把所有课程都自学完了,甚至还涉及了一些高中课程。
“开始我还有点不太信,就喊他做一些高中试题,然后拿给高中老师去批改,结果老师说基本全做对了!”这回,李顺同终于相信儿子的自信是有原因的,于是便支持他跳级。最终,经过沟通,双方决定各让一步,即从初一跳级到初二,只跳一级。于是,初一下学期刚开始,米泽民就直接坐在了初二的教室里。
在一些老师半信半疑的目光中,米泽民再次让人大跌眼镜。跳级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这个全班年纪最小的同学,初一只读了半年、初二也没读几天,居然考到了全班第一名,立即轰动全校,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陪读记
妈妈成为贪睡孩子的闹钟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米泽民一直都走在同龄人的前面,班里最大的同学比他大5岁。看上去,应该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妈妈李顺同说,有时会有人来讨教教育方法,甚至询问在哪里补课。“他从来不补课,他自己也不想补,所以我们都是尊重他的意愿。”李顺同说,感觉这些年的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孩子就要上大学了。在教育方法方面,她也没有特别独到的地方,最大的一点就是相信孩子,然后给他很大的自由空间,不过多干涉他。
李顺同的性格比较温和,很少发脾气,尤其是在儿子面前。“我们一直都给他很大的自由空间,他自己也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很有计划和条理。”李顺同说,在学习上,她和米爸爸从来不给儿子压力,平时基本都是鼓励,即便是遇到考试失败,也是安慰他“你是最棒的!学会总结,下次一定可以考好,你是最棒的孩子!”这些鼓励对于米泽民十分受用。
高中3年,李顺同专门到下关一中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开始照顾起儿子的生活起居。起初,并非担心儿子的生活能力,相反他自己完全可以照顾自己,主要是“因为他有时会贪睡,导致上学迟到”。从此,妈妈成了米泽民的“闹钟”。“他给我的感觉是怕上学,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所以他觉得赶紧上完就行了,读高中什么都要学,他就想赶紧上大学,就去做他感兴趣的事,专攻一些知识。”李顺同说,儿子有他明确的兴趣和方向,这一点很令人欣慰。
走访揭秘
天才少年 并非出自高知家庭
有关米泽民的故事,本报独家报道后,不少人猜想:这个少年天才的背后,应该有一对高学历、高智商的父母吧?可事实并非如此,米泽民的妈妈李顺同,具有高中学历,此前是永平县电力公司职员,内退后一直在家做家庭主妇;爸爸米官鸿只有初中学历,目前是一个体户,主要经营水泥等。
应该说,米泽民并非出自高知家庭,甚至整个家族里都没有一位老师。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米泽民很早就表现出一些天赋:2岁以前,他就会数数,也认识一些字;2岁时,他会背不少古诗词,《满江红》读几遍就基本会背了,甚至还认识不少繁体字歌词。尤其是记性特别好,很多东西看一遍就记住了。
人物对话
妈妈希望 “他沿着理想努力”
记者:有人说他是天才少年甚至神童,你觉得呢?
李顺同:其实不是,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不过他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比较高,做事有计划性,记忆力特别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掌握许多知识。他是一个心理非常单纯的孩子。记得上小学时有次问我:“小孩子能不能乱花父母的钱?”我反问他:“你觉得呢?”他说“不应该”。后来,他还问我什么是勤工俭学,得知后决定去参加,他拿了两个塑料袋去捡了一堆废弃饮料瓶去卖,内心特别纯净。
记者:读书太早,会不会导致拔苗助长?
李顺同:完全没有。其实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刻意去让孩子过早读书或跳级,这些都是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的,而且这些年来基本都是边玩边学,并取得了快乐学习的结果,并没有太大压力。比如说补课,他自己不想补,平时遇到难点时就会问老师和同学,他说不补就不补。他要学钢琴,我就给他买钢琴,要学雅思也是,都是自己做主,我们给予配合。
记者:你们的家庭氛围怎样?
李顺同:我们的家庭氛围特别好,他叫小米,他爸爸叫大米,他爷爷叫老米。他的样子像我,性格像他爸爸。在家里,我和他爸爸都是他的朋友,我们平等相处,爷爷则是绝对的权威,他对爷爷是绝对服从。
记者:以后上了大学,你支持他谈恋爱吗?
李顺同:我跟他说过,等上了大学,鼓励他找个女孩谈恋爱。他说“可能没有女孩会喜欢我这种小弟弟”。可能同学会比他大好几岁,但是如果有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