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有一个养鱼“怪人”,在这里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名气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养鱼有很多怪毛病。
据重庆开县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他养鱼有“三怪”:“一怪”是几十亩的鱼塘就只养鲫鱼;“二怪”是必须把每条鲫鱼都养到两斤以上;“三怪”是每年产出上万斤鲫鱼,从不到市场上去卖。近日,我们来到巫山镇巫山村2组李某的养鱼基地,与这位养鱼“怪人”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养鱼看似简单,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肯定养不好
重庆开县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 李某本是林场职工,1998年退休后,回到家乡巫山镇。凭着他每月的退休金和在成都工作的女儿不菲的收入,他和老伴本可以过上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但闲不住的他,不顾老伴和女儿的反对,投资几万元建起了鱼塘,开始“折腾”养鱼。“养鱼看似简单,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肯定养不好。”这可是李某发自肺腑的真心话,他当初就因没有技术,栽了一个“大跟斗”。
刚开始几年,李某“小打小闹”,每年靠养鱼只能赚上千把元钱。2005年,尝到甜头的他又从朋友那里借来几万元钱投入到养鱼中,鱼塘规模也扩大了不少。2006年夏天,由于他养鱼的密度太大,加之当初没有叶轮式增氧机,鱼缺氧开始死亡。短短两个月时间,近4万条马上就可上市的草鱼全部死掉,一下让他背上了5万多元的债务。妻子和女儿苦口婆心劝他放弃,但李某就认准了“死理”,是一个牛都拉不回来的人。2006年,他又在鱼塘里养起了淡水白鲳鱼。淡水白鲳鱼属热带鱼,常年需生活在24度——28度的水温环境中,而巫山镇海拔较高,一到冬天,气温都在十度以下,根本不适宜白鲳鱼的生长。李某就四处买煤,每天不停地烧热水加到鱼塘里来增加水温。后来煤价越来越高,他养鱼的成本远远高出了产出,几年下来,他又“搭进”去了20多万多元。
背上30多万元债务的李某日子越过越紧。2008年,妻子一气之下,跑到成都女儿家去了,留下李某一个人在家“瞎折腾”。 “2008年春节是我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那时到我家要账的人把屋子都坐满了,有的人在家里一坐就是几天,我到哪里,他们就跟到那里,拿不到钱就不走,我差一点就被逼上了绝路。”说起往事,李某语气低沉。
现在我养的鱼吃的全是我配制的饲料,长得快不说,而且养殖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想到自己背上这么多的债务,李某也曾想过放弃。“但一旦放弃,我就无法还清债务。我一定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李某下定了决心。
重庆开县墙体广告公司了解到2008年,李某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重庆大学水产系的刘教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7上重庆向刘教授请教。同时,他还买回大量养鱼书籍刻苦钻研,李某最终掌握了各种病害防治和养殖技术,从一个养鱼的“门外汉”变成了 “土专家”。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他又开始自己研究配制饲料。“配制饲料最难把握的就是掌握米糠、麦麸、各种维生素的搭配比例。刚开始,鱼吃了我配的饲料相互乱撞,每天都有不少鱼相撞身亡。我打电话向刘教授请教,又通过查看资料,发现配制的饲料维生素出了问题,于是我就在饲料里改用了耐高温的维生素。就是这一改,让我获得了成功,现在我养的鱼吃的全是我配制的饲料,长得快不说,而且养殖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说到这里,李某脸上充满了自豪。
于是他将36亩鱼塘全部用来养殖鲫鱼,采取大、中、小分类养殖。可以在他的大鲫鱼水塘里看见成百上千的鲫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每条都在两斤左右。“鲫鱼越大越值钱,所以我都把鲫鱼养到2斤以上,大的还有4斤多的。”李某说。
“我养的鱼是不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李某看见我们吃惊的样子,急忙说:“我现在每年都要产鲫鱼上万斤,但从不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我的鲫鱼每斤都要卖30元以上,市场上是没有人会买的。”
“我养的鱼不用去市场上卖,一到双休日和节假日,从各地赶来的垂钓爱好者是络绎不绝,他们每天都会钓走几百斤鱼。钓鱼的人享受的是钓到大鱼的那种乐趣,而且把几斤重的鲫鱼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很有面子,所以他们不在乎价钱。”李某神秘地说。
听了李某的话,大家如梦初醒,原来李某养鱼并不怪,而是他把准了垂钓这个大市场的“脉”,让自己做到了鲫鱼“不卖”而价格倍增的目的。如今,李某已经还清了所有债务,每年还有30余万元的进账,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养的鱼不用去市场上卖,一到双休日和节假日,从各地赶来的垂钓爱好者是络绎不绝,他们每天都会钓走几百斤鱼从2009年开始,各地养鱼的人越来越多,鱼的价格一落千丈,养鱼已不再赚钱。李某开始调整思路,他把几十亩鱼塘全部养上了鲫鱼。“鲫鱼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养鲫鱼肯定赚钱。”李某给自己的养鱼事业画出了蓝图。
重庆开县的李某的怪理论虽说怪,但是确也很有道理。从负债累累到过上小康生活,其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