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昨日,从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知,本年1月1日到7月31日,我省共陈说药品不良反应20233例。在去世的11例中,有10例是因注射药物过敏所形成的。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担任人称,这些悲惨剧完全可以避免。
多道防线失守 8岁男孩猝死
8岁小男孩林林,曾有过药物过敏史。迩来,因为他有点发烧,见吃药压不下去,妈妈带他到医院打针。做完皮试,查询区有红晕,医生确诊为阴性,随后为他注射抗微生物药。
1分钟后,林林初步流涎、吐逆,妈妈还以为只是孩子患病致使的。可紧接着,林林就初步烦躁地大叫:“喉咙!喉咙!”此时,护士还忙于为其他人注射,林林自个一把扯掉了针头,呼吸短暂,晕倒在地。家长这才将孩子抱上病床,在护士带领下往儿科住院部跑,却结束无力回天。
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李元启分析,其实,有好几重“防线”都能避免患儿去世。孩子曾有过敏史,皮试时还出现红晕,应再做进一步检查;输液后初步吐逆,这意味着已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孩子烦躁、大叫“喉咙”,则标明已出现喉咙水肿不舒服,情况万分危急。可就诊医院的门诊却无法抢救,几番耽搁,就失去了抢救的贵重机缘。
开端几分钟的抢救至关重要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发生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或许剂量没有任何关系。药物过敏是药品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李元启介绍,药物过敏反应通常在输液后10-30分钟内就会出现,快的甚至只需几分钟甚至数秒。在输液时,患者应接近查询身体反应,输液结束后,留院查询半小时再脱离。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开端几分钟的抢救时辰至关重要。
在医院儿科,还常常可见这样的场景:一些家长为了安慰哭闹的孩子,在打点滴时,举着吊瓶杆,抱着孩子在医院四处走动。“其实这样很危险。”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主管药师万莅说,孩子打针,最佳在输液室查询。即使为了哄孩子启航走动,也不要脱离医院大厅,否则,一旦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或漏针、倒吸等情况,家长可以没注意查询到,或发现后措手不及。
中成药注射是“重灾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刚刚运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孩提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几乎到了9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临床药理科副主任医生李罄回想,医院不断下调药物浓度和频率,才大大降低过敏率。
采访中,多位医院药剂科教授说到,中药注射液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重灾区”。
李罄介绍,中药注射液是“中国特色”,在早些年药物短少期,起到了极好的补偿作用。但因其成分凌乱,其有效成分中难以去掉的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在输液时简略致使过敏反应。近些年,许多中成药注射液已被逐渐挑选。
李罄建议,孩提最佳避免运用中药注射剂。成人如需要用药,最佳是单独运用,坚持慢度滴液。运用时还要接近查询,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心慌等),应立即停药,及时对症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