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墙体广告】20日,一个名为“百年变迁——中国首家平民家庭档案馆馆藏精品展”在省档案馆隆重开展。由400余张图片和100多件实物组成的档案展品,让人们在上百年的时间跨度中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历史印记里,触摸历史的心跳,感受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30年代的长袍马褂,50年代的搪瓷盆、茶杯,80年代的缝纫机,各种粮票、布票、油票……这些留存于记忆中的生活用品,给人隔世之感,又仿佛电影闪回的镜头,将人们拉入过往的记忆中。
已届耳顺之年的袁裕校,是这批展品的主人。曾经的银行干部、房地产老板,却更喜欢自己的新身份——袁裕校家庭博物馆馆长。为了做好家庭档案的收藏、整理和保存工作,他放弃了经商的大好“钱途”,几乎耗尽了数年辛苦积攒下的千万家产。“破烂王”、“疯子”,家人对于他的痴迷与疯狂难以理解,却也无可奈何。
早在2011年,袁裕校就在宜昌买下点军区五龙村一所学校的旧址,建起了中国首个平民家庭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文物库房150平方米。
馆院门口挂着毛主席像和“破四旧立新风”标语,展馆内分门别类地展出了清末民初、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家庭物品。据袁裕校介绍,当年张艺谋在宜昌拍《山楂树之恋》,取景场地及大部分道具都出自这个家庭博物馆。
喜欢收藏旧物,对袁裕校来说有着家族的历史渊源。上世纪20年代,大字不识的袁家祖父到县城看布告,被人讥讽为“睁眼瞎”。祖父回家后下定决心,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孙成为文化人,并且记录下这个奋斗过程,使后人铭记。从此,袁家人都遵循一个独特的祖训:凡用过的东西不准扔掉,以保存家族的历史。
袁裕校介绍,大到雕花床,小到绣花针,馆中收藏的实物就有两万多件。走进博物馆,就如同走进了时间隧道,每一件展出的器物上,参观者都能感受到生活留下的温度。
在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袁裕校荣获“年度贡献奖”。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家庭博物馆,是100余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他用丰富而翔实的家庭史料见证着历史的盛衰和变迁,填补了我国家庭方志史上的一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