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墙体广告 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坚强抗日,结尾死于战地,其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印刻在晚辈心中。其坐落广东梅州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园墩子下芳塘子的新居、留念馆,变成大家思念谢晋元、激起爱国热情的佳园。
近来,记者来到尖坑村,走进谢晋元新居找寻“八百壮士守四行”的光芒前史。
据了解,谢晋元将军是闻名抗日民族英雄,于1905出生在蕉岭县新埔镇尖坑村。1925年12月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参与北伐,1932年参与闸北抗日,1937年参与淞沪抗战。1937年10月,谢晋元受命率部进驻四行库房狙击日军保护大部队西撤,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他们成功完成任务后撤入英租界孤兵营。“八百壮士据守四行”的壮举震惊中外,彪炳史册。1941年,侵华日军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也使日军陷入了中国宽广战场的泥淖,不得不暂停军事攻击,转为政治诱降。羁困在孤兵营的谢晋元因为回绝诱降,于1941年4月24日惨遭叛兵杀戮,以身殉国,时年37岁。后国民政府追增少将军衔。
64岁的谢氏25世谢越生是谢晋元新居管理员,其称谢晋元为叔公。他通知记者,该新居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1008平方米,规划为坐北朝南,为沙灰瓦木布局布局,三幢合面两门楼平房。门楼分为儒林第、荆树居,1905年4月,谢晋元出生在新居“儒林第”南幢,并在这儿渡过了童年时期。这时间,谢晋元接受了客家人勤劳勇敢、爱国爱家的传统教育,为日后生长为民族英雄奠定了结实的思维根底。
“谢晋元在脱离儒林第前还与老婆恋恋不舍地告别,他向妻儿许诺打完这次抗日战争便回家,谁知此战后便永久没再回去。”谢越生说:“这段前史曾听父辈提起,而谢晋元的英雄气概,也影响了同门的兄侄。”
谢越生说:“该屋有5位后人先后就读黄埔军校。除谢晋元外,其堂兄弟谢晋通、谢晋荣和俩侄子谢汉勋、谢汉忠也都是黄埔学生。”
2001年,蕉岭县政府为了留念谢晋元的汗马功劳,在其新居旁建起了占地约20000平方米的留念场馆。记者在广场看到,谢晋元手牵快马,双目远眺的英雄形象以金雕的方式耸峙中心。步入留念馆一楼大厅,“八百壮士”一歌以词谱同现的方式悬挂在大堂正中。蕉岭县法刚博物馆馆长刘国和通知记者:“《八百壮士》一歌曾无数次勾起本籍蕉岭台湾人的爱国情怀。特别是黄埔军校的老将士们组团到访时,总会齐声高歌《八百壮士》,他们边唱边流下激动的泪水,局面非常感人。”
据了解,留念馆以谢晋元将军的生平事迹,图画相片、诗文信件、题词墨迹、名人赞誉、挽联挽幛、诗词歌曲等,分三有些展现他的光芒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