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墙体广告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人们都会在这个节日里相伴登高望远,吃重阳糕、品菊花酒。而“吃糕”也就取了登高之意。作为常州人一年中必吃的一块糕,重阳糕因其美好的寓意,颇受大家重视。
家住清凉新村的张大爷回忆到,他小时候吃的重阳糕是祖母亲手做的,工序很繁琐,现在很难能够尝的到了。“一定要纯手工制作的重阳糕才好吃,”张大爷告诉记者,“纯手工制作的重阳糕比较有弹性又不黏牙,全家都非常喜欢吃。”
米浸泡时间要够 反复揉面后才有弹性
“篝火鸣机夜作忙,织工一饮登高酒,依然风雨古重阳,蒸出枣糕满店香。”相传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是在九月九日天亮时,家中长辈以制作好的松糕搭在儿女们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顺利。其实做重阳糕是一件辛苦的活,与普通的糕团相比,它的制作更加复杂,记者采访到了常州非遗传承人严玉华,她给记者介绍了传统手工重阳糕的制作方法。
常州非遗传承人严玉华
“从清洗浸泡大米、拌粉、制作馅料、上笼蒸粉再到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主要工序就多达四五道,虽然整块糕的蒸制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准备工作却相当多。”严老师一边给记者示范,一边将大米浸泡,然后和糯米按比例磨成粉,之后加上糖浆进行搅拌。
记者在现场看到,严老师熟练地翻炒着,让粉末与糖浆充分融合,经过多次的揉面,使面团更有弹性。之后严老师就把面粉放进了一个筛子里,顺时针进行磨面。“这样磨出来的面会比较的细,蒸出来口感更加的松软,机器磨的面是远远达不到这种口感的。”不一会儿,小小的一盆面就磨好了,这细细的软软的面粉才是真正用来制作重阳糕的。
重阳糕配料多样 做法考究
记者观察到,这重阳糕的做法和做豆腐的方法有些相似,先用磨好的面放入一个长宽约50公分圆形模具里,然后放入一半米粉在小方格内,再将腌制过的豆沙倒入,接着把米粉放满格子,米粉放满后,用竹片一擀,把容器上面的多余米粉擀平,最后再撒上红枣、红绿丝、芝麻、杏仁、葡萄干、核桃仁等配料,就可以把重阳糕胚子搬到蒸锅上去蒸了,大约一刻钟左右,重阳糕蒸熟就做成了。
在米粉里加豆沙
重阳糕配料
撒上材料
做好的重阳糕
不一会,热气腾腾的重阳糕被严老师推出了蒸箱,趁着刚出锅,记者尝了一块,感觉真的就是记忆里的江南糕点的味道,勾起了不少小时候的回忆。这传统的纯手工重阳糕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很多地方都对重阳糕进行了“改革”,不过豆沙馅的重阳糕,对于常州市民来说,还是最受欢迎的。
重阳糕美味 传统重阳节孝心最重要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的糕团店里,发现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白领王先生透露,他年年到了重阳节都会去买重阳糕,这种香糕的味道不仅口感好,适宜老年人的牙口,也有着诸多民间传说,有步步登高的美好喻意。
其实重阳节除了美味与团圆,孝敬长辈也是重阳节一直要表达的意愿,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外打拼,每年与家人团圆的机会手指能数得过来,即便到了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许多新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会为去婆家还是娘家过节而纠结,一些大城市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群体对于精神慰藉的需求也越发急迫。
就像歌里所唱的,“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图个团团圆圆。” 这个周日就是九月九重阳节了,想想那些年为了自己的理想,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学子们,过节总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今年大家又有什么样的“重阳计划”呢,让我们带上重阳糕,多聆听老人的心声,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最好的节日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