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墙体广告 武汉地铁4号线与2号线在洪山广场、中南路两个车站交会,创始了国内同站台接连换乘形式。两条地铁线路4个方向的地道在同一区间时而平行、时而交织,地道之间的上下距离最小仅2米,铁四院的规划工程师们将该区间的地道规划形象比方为“拧麻花”。
堆叠有些长达700多米
教授比方“像是在拧麻花”
地铁洪山广场站坐落洪山广场正下方,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中南路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选用中心立柱做支撑,整个车站是惯例车站的两倍宽。
铁四院工程师、地道专业负责人吕延豪介绍,为了完结同台接连换乘,4号线和2号线4条地道从北侧进入洪山广场站,各自以上下堆叠的走向进入站台,排列站台两边。从洪山广场站至中南路区间,4号线(往武昌火车站方向)地道先后与2号线的两条对向地道交织。抵达中南路站后,4条线路又走到同一层站台,呈平行散布,其间,2号线两条轨迹坐落站台中心,4号线的两条轨迹则排列站台两边。出了中南路站后,4号线(往武汉火车站方向)地道再次与2号线的两条地道先后两次交织,然后分隔各行其道(如图)。
在这一区间,从洪山广场至中南路区间,4条地道的先后走向可归纳为“上下堆叠-交织-四线平行-交织”。“4条地道多孔交叠,时而平行、时而交织,就像是在拧麻花。”吕延豪说,上下堆叠的地道距离最小仅2米,实践施工距离为1.6米,归于小距离盾构,远低于国内6.0米的规范小距离规范,并且,地道堆叠有些长达700多米,这么长距离的堆叠,在国内稀有。
换乘规划学习香港经历
完结4个方向的同台换乘
最初为何会在这两站规划成同台接连换乘形式?铁四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铁4号线总体规划负责人车轮飞介绍说,2号线是武汉地铁运量最大的一条线路,4号线运量排在第二位,4号线注册运营后,两条地铁线路的换乘量将十分大。
“怎样处置这么大的运量?经过一个车站来换乘,明显敷衍不过来。”车轮飞表明,4号线与2号线这两条线路,刚好在两座车站的区间有平行段。在规划之初,公司在谈判计划时,联系两条线路并行的实践情况,副总工程师熊朝晖提出想象,学习香港地铁建造经历,在洪山广场和中南路两站进行同台接连换乘,这样就可以完结4个方向的同台换乘,最大极限便利乘客,这一计划结尾被断定下来。
靠得太近增大施工难度
两座车站花费最长工期
车轮飞介绍,近距离地道堆叠,大面积开挖,是地铁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两条盾构地道笔直堆叠,就要彼此受力,彼此支撑,“这就需求线路规划要十分精细化,在盾构推动时进行实时监控。”
记者知道,在地道施工过程中,出于对各自安稳性的操控,采纳“先下后上”的次序,首要穿越下面的地道,再完结上面地道的穿越。
“300吨重的一个盾构头,在地道上方工作,发生往下的压力要想方法克服掉。”车轮飞说,在施工中首要保证盾构既不能把下方的地道管片压破,也不能将地道压沉降、变形,这要经过对工作面地质进行加固处置来完结,经过注浆孔注浆,保证工作面周围土层固结、安稳,盾构机再经过。
中南路站地下是终年古河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危险十分大,由于开挖面太大,现场施工只能一半路面盖住,另一半路面开挖,然后对换方位。相对于其他地铁车站,这两座车站及区间的工期要慢许多,由于要在盾构推动过程中不断地监测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