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粉刷墙体广告 “老邓,你别担忧啊,你看这是现行的优抚政策。”20日黄昏,刚忙竣工作的马锦泉就和江滨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远义一同,风尘仆仆地来到香江明珠小区邓财生老人家中,为老人解释他牵挂的优抚政策问题。由于同是转业军人,老邓老两口又体弱多病,这个“老战友”就成了马锦泉的“特殊关怀对象”。
其实,在2004年刚搬进香江明珠小区时,当了16年兵的马锦泉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期。转业后没有工作,又是八级伤残,一家4口仅靠妻子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勉强度日。得知状况的社区工作人员立刻将他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仓山区和建新镇及江滨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为他的工作积极奔波。今年3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马锦泉在仓山区行政(市民)效劳中心找到了本人的新工作。
“没有社区,就没有如今的我,如今是我报答的时分。”作为江滨社区党支部36名党员中的一员,去年“110制度”和“12580”工作形式启动后,马锦泉也依照请求,主动“认领”了2户家庭。只需联络户家中有事,马锦泉总是冲在前面。“就算没时间入户也要电话联络,这是我的义务!”被大家称为“热心人”的马锦泉俨然成了社区的“编外人员”,卫生大检查需求意愿者,他第一个主动报名。“社区需求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马锦泉说。
悉心帮扶,全心效劳,暖和了许多住户的心。“如今社区工作展开得越来越顺利,居民感遭到暖和,同样也把本人的爱回馈给社区。”王远义说。
新闻链接
创新党员干部联络大众工作载体
去年10月以来,仓山区创新党员干部联络大众工作载体,全面推行“110”镇(街)党员干部联络大众制度、“12580”(有事我帮您)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效劳工作形式。以各镇街全体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为主体,每名党员干部联络10户村(居)民,每年每户走访不少于10次,联络大众必需做到“五到家”(即交朋友到家、送政策到家、处理问题到家、征求意见到家和贡献爱心到家)和“三帮扶”(思想帮扶、生活帮扶、消费帮扶);每名村(居)党员认领1个先锋岗、联络2户家庭,效劳大众“零间隔”……作为“12580”工作形式的示范点,江滨社区党员干部依据本身状况,与社区大众坚持亲密联络,让党员成为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协助大众的知心人和处理艰难的好帮手。
记者手记
爱是暖和爱是报答
本来处在人生低谷的马锦泉,由于有了社区所给予的暖和,带着希望和悲观从人生的寒冬中走出,开启了本人人生的新篇章。感遭到暖和的他,又将这份暖意转化为无私的爱,去贡献给他能够协助的人,正由于这样,爱能够不断持续,它也成了社区和居民之间良好互动的纽带。
党员干部用本人的关怀、爱心和耐烦,一点点暖和着大众的心,在做好社区工作的同时,也享用着大众赠予的“爱的回馈”。这样的良好互动,或许才是大众工作的“最佳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