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墙体广告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昨天从蚌埠市固镇县南城孜遗址考古现场得悉,该遗址二期开掘行将完毕,越来越多的证据标明土堆下很可能是一座古城池,谜底可能在今年的第三期开掘中揭开。
考古“收获”不小
昨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来到位于蚌埠市固镇县湖沟镇杨圩村东南部的南城孜遗址考古现场,十余名当地村民正在考古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对西侧的一处探方停止回填。63 岁的张兆信老人通知记者,这处遗址他们小时分就晓得是个大土堆,小的时分坐在门前,只能看到种粮食的一道高坡,看不到对面怀远县的那条河流。随着之后多年农业耕种,机械不停耕挖,这处高高的土堆才不时变“矮”,“这不,听说考古队都说这里还真是个老城,俺们可兴奋了,这就证明俺的老家可有老根(历史)了。”
沿着考古现场的多处探方地段,记者留意到,东部的二期遗址开挖现场仍呈暴露状,考古人员引见,作为我省第六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由武汉大学考古系组成的考古团曾经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房屋、灰坑、古城墙和壕沟遗址。同时在一个窖穴遗址中,还开掘出土了鹿头、鹿角、龟甲、牛骨等大量的动物骨骼和小麦、水稻等植物种子。
土堆或“藏”古城
记者理解到,位于蚌埠市固镇县城郊的垓下遗址是淮河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史前城址,在如此近的间隔内假如再发现一座史前古城遗址,将为研讨淮河流域文化进程提供珍贵的新材料,如此近间隔内发现两座史前城址在全国也非常少见。
作为武汉大学考古系2011 级的一名本科生,大三学子陈志伟通知新安晚报记者,从2013 年9 月开学至今,他和学校的14 名本科班同窗就来到了蚌埠市蚌埠市固镇县,停止着实地考古勘测,此前的2012 年南城孜遗址考古一期开掘,开挖了5 个探方,开掘面积100 多平方米,而2013 年的二期开掘,他们则开挖探方30 多个,开掘面积800 多平方米。在这个遗址上曾经发现了距今约4500 年的龙山时期的古城墙、壕沟等遗址,曾经能够初步推断,这里土堆下可能就是一座古城池。不过,这一切推论可能要在今年的第三期开掘才干得到证明,鉴于天气缘由,二期考古将在一周内完毕,全部探方将会在一周内平安稳妥地回填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