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开封府”,位于开封包公湖东湖北岸,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五代时期,后梁太祖开平(907年)以汴州为都城,号称东都。汴州升为开封府,辖15县,浚仪、开封均为附廓县。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迁都洛阳,改开封府为汴州。后晋高祖天福3年(938年),仍以开封为都,称东京,洛阳称西京。汴州复升为开封府。后汉砌墙体建置一如后晋。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以汴州为东京。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陈桥兵变后,以开封为国都,称东京。
府建置不变,辖17县,浚仪、开封两县仍同为附廓县。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钦宗靖康2年(1127年),东京历经9个皇帝,历时167年。金代,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京,并设汴京路开封府,辖15县,路治、府治均设汴京。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金改汴京为南京,将汴京路改称南京路,以南京(开封)为都19年。元代,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省治开封。撤开封府,由南京路直辖郑、许、陈、钧、睢等5州21县及直属之17县,共38县。南京路治为开封。世祖至元25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明代改汴梁路为开封府。置河南行中书省,后改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省治、府治、县治均设于祥符(今开封市)。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开封墙体城池,将省治、府治、县治迁至祥符(今开封市)。1913年,废府
在开封府,您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能够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朋友,您想体验府衙文化,亲睹包公威严,了解大宋逸闻传奇吗?请游开封府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作为主题景区,开封府坚持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历史与演义相映成趣的经营理念。在开封府,您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能够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
重建的“开封府”位于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60余倾,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包公湖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墙体广告景观。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宝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店堂。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分为九个区:一、以名冤鼓、戒石、大堂等为主体的府衙文化区; 二、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体的包拯传说文化区;三、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体的道教文化区;四、以典狱房、牢狱为主体的刑狱文化区;五、以拱奎楼、桂籍堂为主体的教育科举文化区;六、英武楼、校场为主体的游艺文化区;七、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体的府尹人文文化区;八、以潜龙宫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的事迹为主体的帝王文化区;九、以范公厅、曲桥、湖、山、石为主体的休闲文化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