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墙体广告 13年前,常德常德汉寿农民方洪(化名)看到村里的稻田一望无垠。13年后,他看到的还是那些田,只是地步中间多了无数树洞,长满了荆棘。他放弃了深圳的工作,带着几年的积存回乡种田,却发现需求投入的本钱超乎他想象,这让他焦虑。
10年前,常德汉寿被称为“黑杨之乡”。往常,杨树成为政府官员、种杨大户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
1月9日,湖南省人大环资委调研组来到南洞庭湖调查生态。省人大环资委监视处处长刘帅以为,洞庭湖区的杨树属于外来物种,不利于当地生态。
据常德汉寿当地政府和农民反映,杨树形成良田碱化、板结,荒草丛生,高额的复垦费用等,还让一局部农民不想种田。往常的常德汉寿,在恢复生态与地步过程中艰难重重。
本报记者吴可常德报道
人造“杨树之乡”
方洪生于常德汉寿大南湖乡。
百年前,大南湖乡如其名,是西洞庭的水域。上世纪70年代,这里经过围湖,成为陆地。
稻田布满整个村落,风吹稻浪,一望无边。方洪和母亲、老哥一同在这里生活、耕作。
方洪眼中的地步,土质松软、肥美,是黑色的,插一季,收获900斤到1000斤。夏天,农民们还能取得额外收入。田边水渠里的水被太阳照得发亮,虾子和黄鳝藏在水下。蹲在水边,用活蚯蚓做饵,把网子放入水中,半分钟不到,拉出网子,黄鳝在里面活蹦乱跳,溅出水花。
但方洪觉得焦虑。他的孩子在上学,家里每年需求一万元左右费用,而他种田只能赚几千块钱。当时湖南粮价低迷,“不少农民,一年种一亩地赚700元,扣除200元左右税收,300元左右本钱,剩下200元归本人。也就是说,十几亩地种一年庄稼,只得两千来块钱。”一名村干部说。
2000年,种杨树风潮开端席卷常德汉寿县。常德汉寿县林业局2005年称,当年的黑杨树林,每亩22株,每株提供8立方米木材,每立方米650元,优质材用于出口。头三年,空中还能够兼种油菜、蔬菜、玉米等其他作物。一亩油菜地每年能产生600多元效益,蔬菜则有1000多元的收入。
常德汉寿出台了“谁造谁有”等政策,鼓舞社会有条件人士投资杨树种植。西洞庭湖自然维护区管理局相关担任人说,种树以至对政府单位下属企业开放。常德市出台了一份“五个百万亩”工程规划,其中的一百万亩包括杨树。
大量农田被抛荒,之后被种树者承包,大南湖乡也没能“免俗”。
40年前,大南湖乡是洞庭湖的一局部。1974年时,围了堤,有了乡,有了良田。1995年,堤溃了遭水患,“省里市里规划,从2001年开端,把大南湖乡的2万多亩面积围起来做调蓄区,搬走者可得15000元钱补贴。”大南湖乡分管林业的城建规划与环保站站长戴向东引见。
方洪等人承受了这个事实。
空出的地被水利部门包下种杨树。推土机推平了地步,拖拉机运来了树苗。
方洪参与了种树,赚取一天几十块钱的劳务费。田是自家田,熟田,拿铁棍往下一捅就是一个洞。之后,方洪拿着补贴的钱去了深圳,找了家工厂打工。几年后,他成了工厂管理层,与妻子过着并不局促的生活,他的焦虑似乎得到缓解。
距深圳近千公里外的常德汉寿,种树之风越刮越炽热。“人人喜欢杨树,不喜欢种田。种树本钱低,有市场。种田收入低。谁不想发财?”位于常德汉寿的西洞庭湖维护区一位担任人回想。
有人描绘常德汉寿种杨树局面:“在家睡一晚起来,第二天看到窗口多了棵树。趴窗口一看,邻居正松土呢。”
报纸上、播送里,种杨标兵被点名褒扬。路边建起木材加工厂,哗啦啦的机器声几百米外都听得到。来自浙江的生意人前来投资,随之而来的是木材加工厂。乡镇建起了宾馆,农民们把小汽车开回了家。
有报道称,当年洞庭湖沿岸有200多家各类造纸厂。这些厂为俭省本钱,就近收买包括常德汉寿在内各地的杨树。有的厂以至本人投资林地,便当取材。
当年一份《洞庭湖开展杨树对区域经济和开展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以为,种植杨树对湖区生态有极大的积极要素,称以杨树为主的农田林网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了维护屏障。
当时种树时,方洪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他丢下棍子,走到一边抽闷烟,抽完烟,回来接着种。他记得,当时堤边有两个310千瓦的抽水机“突突”抽水,水渠被放干。“虾子和黄鳝就在水里,不知流哪儿去了。”方洪说。
外出打工的生活最终没能缓解方洪的焦虑。“由于要省钱,只能每两年回来一次。那种仰人鼻息的觉得,真不好受。”工厂也慢慢不景气,方洪有了“落叶归根”的激动。“回家、种田,过安稳日子。”
2011年回来后,方洪没看到田,只看到杨树构成的“原始森林”,黑漆漆的。
此时政府不再倡导种杨树,而是允许农民在调蓄区种田了。不少农民自发地砍树,复垦。2014年,方洪看到大局部杨树林被砍伐掉,留下一片荒芜。
据戴向东统计,大南湖乡共有6000多亩良田用于种杨树,种杨形成了土地碱化、板结。大南湖乡有90%左右的土地正在复垦恢复中,还有几百亩置之不理。常德汉寿县森林公安局担任人称,目前,种在田里的杨树大局部已被砍掉,至于有几荒地,目前不是很分明。
“你见过毛虫吗?草间、田里,一拱拱地爬。旁边不多的稻谷被虫压弯。”田家洲农民老陈述。
被毁坏的生态
2014年1月8日,田里竖着寥寥几棵蔫了的杨树,田表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树洞,大局部碗口粗,树洞四周的地表被烧成黑色。半人高的荆棘堆在田边,远看五彩缤纷。方洪拿棍子杵了杵泥土,弄出个浅印子,又跳了跳,跺了跺。
当天下雨,记者站在田边,担忧无处下脚。方洪说,没事,尽管踩。果真,土质硬硬的,踩上去就像踩到地板。
“如今种不了田,几年没松土,没施肥,土曾经板结了,用锄头都薅不动。承包的20亩田,都差不多,试着在薅过的田里种水稻,收成不行。”方洪说。
方洪已复垦了十几亩田,但收成普通般。他的房子维持着10年前的老样。院里的仓库,堆积着成捆的杨树根,用作木柴。屋外田里的水渠,往常被黄草掩盖,里面没水。不过方洪很悲观:“迟早会有水的,只需有水,黄鳝和虾子也会回来。”
2013年12月中旬,记者跟西洞庭湖自然维护区的人上湖中滩涂。滩涂上种过杨树的沙瓤土地,踩起来也硬硬的。“这里不用担忧种田的问题,要担忧的是,土的营养流失后,留鸟吃什么。”一名工作人员说。
西洞庭湖自然维护区管理局担任人说,湿地维护区1998年成立,跟普通老百姓或者基层干部讲环保,他们搞不懂。“为什么要维护这些鸟?”有人问。
夜间的杨树群歪歪扭扭,黑漆漆一片。一位村民惧怕杨树林,他去菜地施肥也绕着道走。
“像一群鬼。”他说。
进大南湖乡时,路口路牌上写着:种树贻害无量。乡政府办公楼里,戴向东扶了扶眼镜,轻声说,“当初种杨是个错误,如今别说没有经济效益,恢复起来更是艰难重重。10年前,这里有常德汉寿最肥的土地之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学教授喻勋林说,杨树的根深化田里,会吸收田中营养。多年不松土,也会形成地步板结。
2005年,结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科考队调查常德汉寿种杨状况。结论是:杨树会毁坏生态。
种在田里的杨树,几年后最粗只要饭碗粗细。“树皮上有虫咬痕迹,有的树倒下,显露树心,里面爬出黑色虫子。我们晓得这里不合适种杨树,由于杨树合适沙瓤土地,不合适田里。但当时政府竭力主张,没方法。”戴向东说。
复垦之难
直到2014年,常德汉寿境内,长在“不该长的中央”的杨树,仍未清算洁净。在环保人士看来,时间拖得越久,对生态毁坏越大。
西洞庭湖自然维护区相关担任人说,常德汉寿县对杨树的态度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