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墙体广告:点花灯,打鞭炮,送祝愿……在广东惠州市这个客家人聚居的中央,有一项特别的传统客家风俗——“上灯”典礼已传承千年。2月11日,记者走进惠州市博罗县公庄镇的乡村,见证了这项一脉相承、别具乡情神韵的客家风俗。
在惠州的客家地域,每到春节期间,乡村里都要举行“上灯”典礼,但凡哪家上年添丁的,都要在祠堂里吊一盏大花灯,其间户主抱来去年出生的男婴先向列祖列宗参拜,接着参拜晚辈,晚辈给“利是”表示祝福,终了后全族人开怀大饮。吃过灯酒,男婴就算正式参加宗族行列,将名字注入族谱。
公庄镇松园围村委书记李洁雄引见,“上灯”是村里历来就有的传统风俗,有添丁发财、敬奉祖宗的寓意,在客家话里,“丁”与“灯”谐音,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谐音“添灯”。每年正月十二是松园围村男丁“上灯”的日子,但凡村里有新添男丁的家里,就会在这一天举行“上灯”。
李洁雄说,不只是去年新添的男丁能够在这一天“上灯”,过去由于在外打工或别的缘由没有举行该典礼的男丁,也能够在这一天“上灯”。
当天,松园围村28岁的李光轩就在家里举行了“上灯”典礼。据他的奶奶何爱珍引见,过去全家由于都在外打工,致使孙子出生至今不断没有“上灯”,今年回到家乡,家里便为他举行了“上灯”典礼。
记者随后来到该镇鹿岗岭村李氏宗祠,看到了村民正在为5个月大的男婴李俊诺“上灯”。男婴的父亲李金胜抱着他将自制的底下吊着蒜、姜、柏树叶的花灯点亮挂在祠堂祖宗牌位上方,并烧香祭拜。
李金胜说,希望经过“上灯”典礼,寄予对孩子快高长大的祝福。在一片鞭炮声中,醒狮队也来到现场助兴,敲锣打鼓,好不繁华。随后,村民在祠堂门前摆上酒席,共进晚餐,以示庆祝。
记者在走访中还理解到,固然“上灯”是专为男孩举行的庆祝灯会,但如今,客家传统思想在这方面已发作较大的改动,不论生男生女,大多数族人都会愿意为其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