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气象站的数据传过来了。”12月6日,浙江宁波市电业局送电线路工区技术人员张振龙的电脑前清晰地显示来自四明山上电力铁塔周边气象情况的数据。眼下冷空气来临,宁波电业局组织人员在像四明山这样的微气象区紧急安装了21套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它们就像21个“哨兵”,日夜监测电力铁塔附近的气候变化,以确保电网安全过冬。
微气象区是指因其特殊的地理特征而显示出与周边明显不同气象状况的局部区域。比如峡谷的风口处、水库河网一带都容易成为微气象区。据宁波电业局送电线路工区主任工程师周立波介绍,高压输电线路点多面广距离长,会经过不少微气象区。由于气象资料缺乏,电网设计无法针对微气象区的特殊情况调整设计标准,因而途径微气象区的输电线路更易出现异常状况。
为了加强对微气象区电网线路的监控力度,在浙江省电力公司统一安排下,宁波电业局于今年采购了21套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在11月份开始组织人员陆续安装。据专门负责气象在线监测的张振龙介绍,微气象在线监测装置就好比是安装在铁塔上的微型气象站,它通过太阳能板供电,并依靠GPRS网络将湿度、温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各种气象数据实时传回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借助图像、数据分析,能够准确判断局部区域的气象状况。这无疑是让线路运行部门掌握了准确的“敌情”,遇到雨雪冰冻这样的极端恶劣天气,他们在安排人员线路特巡上更有了针对性。
由于这些微型气象站数量有限,因而该局线路工区在选择安装线路上十分慎重,主要按照三个标准来选择。一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峡谷、水库附近、墙体广告牌附近、化工区等一些微气象环境明显的区域安装,二是根据历年的线路巡视数据和经验,在易出现异常状况的线路上安装,三是结合08年冰灾情况在曾出现倒塔的线路上安装。此外,在安装时还兼顾分布区域的平衡性,尽量做到每个县市均有监测点,实现宁波全大市全覆盖。
据悉,该局也将逐步积累微气象数据,校验微气象区的线路设计值,并以这些数据为依托,指导今后在微气象区的电网设计和整改工作,实现电网特殊区域特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