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墙体广告 “成都忆,常涉少城园。川路碑怀新史始,海棠花发彩云般,茶座客声喧。”这是叶圣陶先生在上海填的《望江南》词中之三阕。上了年岁的人,对少城公园的历史,知者甚多。这儿无妨旧事重谈。
公园前身
殷实旗民私家花园
少城公园,新中国建立之后定名为“成都市人民公园”,开始建园是在清代末年,园址坐落少城之西南隅,面积逾百亩。
成都“少城”从清代康熙五十七年驻八旗子弟兵之后,就不让人随便进出,其时驻成都将军玉昆,把寓居少城内一些殷实旗民所居之院子兼并起来,增添些亭榭,在园内栽花种树,而且豢养飞禽走兽等动物,这就是少城公园的前身。眼看着旗民生活日渐困顿,玉昆便赞同旗民在公园里开业谋生,并收门票,任人旅游参观。从此,成都便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园,因为公园占地在其时的少城,市民约定俗成称之为“少城公园”。
鹤鸣茶社的创办人姓龚,在上世纪20年代租了少城公园的地皮修建了一座亭式厅堂茶厅,取名为“鹤鸣”。如今,鹤鸣茶社的茶博士掺茶绝技和老虎灶,堪称一绝。
镇园之宝
辛亥秋保路死事留念碑
说起少城公园,就不可避免要谈及那高高耸立在公园里的留念碑——辛亥秋保路死事留念碑,这是公园的“镇园之宝”。
留念碑建于1913年,至今101年了。它是为留念1910年四川保路同志会安排的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修路权奋斗中遇难的勇士而建立的。碑高31.85米,由碑台、碑座、碑身、碑首四部分组成。碑身四面则嵌有长条青石,都刻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留念碑”阴刻碑铭,由其时四川书法家分别用楷、草、行、隶4种字体书写,每个字大小约有1平方米。
留念碑表面系用砖石布局,根底木桩排打作底,坚固反常,碑身仅四方砖柱耸峙,嵌以石块,中空固以木材,布局轻盈结实,抗震能力超强。1933年8月,四川西部叠溪大地震,碑身摇摆但没有坍毁;1941年7月27日日寇108架飞机轰炸成都,少城公园为重灾区,遭受巨型炸弹数十枚,死伤惨重。但留念碑除宝顶尖略有倾斜外,整个碑体完好无缺。
惨烈经历
日军轰炸下残垣断瓦
二战时间,少城公园是日军轰炸成都的要点之一。其时,日军在公园内空投炸弹或用机枪来回扫射,屠杀市民,“跑警报”成为其时成都人的苦楚回想。
经历过轰炸的老市民回想,日本鬼子轰炸时,成都火光冲天,尸横遍野。少城公园炸死了很多人。有的手杆炸断,有的脚杆炸断,处处都是惨叫声!少城公园桥下沟边很多人都被炸死,被炸得飞起来的人的手杆、腿脚挂在公园的树梢上。有人一身是血从土堆中爬出来,被抬到医院抢救。
在日军的轮流暴虐下,少城公园损毁惨重,正门里西侧的大光亮电影院、国内运动场南侧的博物馆楼、动物园,以及绿荫阁、鹤鸣、射德会等几处茶馆和桃花源、晋宁两家有名的饭馆,全部被夷为平地。出征欢迎地
全成都民众同仇敌慨
旧时川军出川前,常在成都少城公园举办出征誓师大会,全民同仇敌慨,各界人士前往鼓励欢迎。
1937年9月欢迎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带领川军出川抗战的欢迎会,就在少城公园内的大光亮电影院举办。那天刘湘讲了激昂慷慨的话:“为了抗战,决计率部出川,并贡献四川的人力物力……”
冯玉祥在抗战成功前,也在少城公园发动过一次“犒劳前哨将士献金大会”,其时有上万人参与。冯将军在留念碑侧暂时搭的献金台上,宣布了激动人心的讲话,大众听后纷繁积极献金,几个衣冠楚楚的困苦老百姓,也拥上台去献金。活动完毕后,冯玉祥格外接见了几位献金者,还将一幅《大白菜》的画赠送给一位叫陈雪君的少女,并在画上题诗:“大白菜,味正香,同胞常常吃,一定打过鸭绿江。”
华西都市报记者曹一莎图片由人民公园管理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