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地质古老,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谷幽泉清,茂林蔽日,奇花遍地,历来是风景旅游胜地,素有"江南奇山"之称。
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该区域动植物的遗存和植被的完整保护,成为一大奇迹,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这里的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形成了江南独特的高大茂密的森林景观和由多种植物组成的繁茂融洽的植物世界,被誉为世界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宝库",素有"天然植物园"和"大树王国"之称。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古:保存有许多古生代孑遗植物,如野生古银杏、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据《中国植物志》载: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我国特产,仅浙江西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银杏林。有"活化石"之称。大:西天目山以"大树华盖"闻名于世,拥有世界罕见的大柳杉群落,需3人以上合抱的大树达数千株,最大的胸径226厘米,树高44米,单株材积75.42立方米。
高:有国内最高的金钱松,树高 56米,誉称"冲天树"。4O米以上的树木,不计其数。
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物种,其中首推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6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7种,如天目金粟兰、天目朴、天目蝎子草、天目蓟、天目凤毛角、天目贝母、天目凤仙花等。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3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2种。天目山的保护植物占浙江省保护植物的64%。国内外专家采自天目山的模式标本植物有56种,有"模式标本库"之称。
多: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计246科974属2160种。
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图,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皆美。春天,木兰报春,野樱怒放,红白相映,鲜嫩欲滴;夏日,绿茵铺地,凉风送爽,飞瀑流泉,清幽澈骨;入秋,青柯红叶,古寺淡林,烟凝山紫,绮丽交错;隆冬,玉树银花,腊梅吐艳,烟林带长袖,云暝争雪飞。
天目山的地理环境和森林效应,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仙人顶8.8℃,山麓14.8℃,夏凉冬暖。茫茫林海,丰富的植物资源及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各种动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天目山历史悠久,是集儒、道、佛诸教于一体的文化名山。西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修道于此,东汉《洞渊集》称天目山为三十四洞天。晋代佛教入山,曾有寺院庵堂50余座,最盛时僧侣多达千余人。历代以来天目山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佛事往来频繁,为日本临济宗永源寺中兴的发祥地。建于1279年的狮子正宗禅寺和建于1425年的禅源寺,均为江南名刹,历史上与杭州灵隐寺齐名,是佛教中韦陀菩萨的道场。墙体广告一向对于地理环境有很严格的考究,因为地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效果的好坏。
集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于一体的天目山,近几年开发生态旅游后,区内有宾馆、招待所8家,床位139O余张,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为了适应科研与教学的需要,现有自然博物馆向广大学生开放。天目山距杭州84公里,一二级公路直通景区,出入便利。天目山1934年就被当时浙江省国民政府列为全省旅游风景区,直属于省旅游局,发展至今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集科研休闲、度假和游览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能适应多方面、多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天目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环境幽雅,最适合避暑休养、度假怡神和研讨活动。无论你何时踏入这大自然的风水宝地,都会使您感到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