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墙体广告 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张振玉5日承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福州产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跟着港口交易的开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福州港变成中国首要的茶叶出口地。五口互易商货后,福州变成海上丝绸之路上举世闻名的‘国际茶港’。”
福州茶叶资源丰富
“福州产茶历史悠久,茶叶资源丰富,制茶工艺领先。这些都为福州变成茶港奠定了根底。”张振玉说。
福州产茶历史悠久,唐代时福州的腊面茶已成贡茶。宋代《三山志》记载,唐元和年间,诏方山院僧怀恽说法,唐宪宗赐其茶喝,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方山在闽侯尚干镇,方山茶即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及的“福州生闽方山”的方山露芽茶。从唐代开始,历代帝王都喜爱方山露芽茶,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与名茶顾渚紫笋并排。
1958年,考古人员在整治冶山时发现一块唐代残碑,正面为唐观察推官冯审编撰的《福州球场山亭记》,反面有福州刺史裴次元补刻的《芳茗原》等五首诗。诗曰:“族茂满东原,敷荣看朊朊。采撷得菁英,芬馨涤烦暑。何用访蒙山,岂劳游顾渚。”说的是冶山东麓的田野是一片茶园,名优茶种叶肥芽嫩,在福州能喝上这样的好茶,又何必跑到蒙山远求,到顾渚产地劳累呢?该诗为闽中现存最早的茶诗,是唐代福州产茶的重要物证。
产于鼓山的半岩茶(又称柏岩茶)为唐代名茶,明清时走向鼎盛,《五杂俎》评论它为明朝茶之上品。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祥地和主产区,宋代时已广泛种植。福州的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体系上月底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茶文化传入日本
“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茶叶、茶具等物品的对外输出,也是茶文化的对外输出。”张振玉说,福州洪山镇洪塘窑烧制的茶入、福清东张窑烧制的黑釉盏、福州建新镇怀安窑等古代窑口烧制的茶杯等茶具在日本、东南亚等地都有发现,这些外销茶具是中外茶文化沟通的重要根底。
市博物馆18日起推出的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珍品展中,有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宋代酱釉薄胎陶罐。张振玉说:“这在日本叫‘唐物茶入’,在日本茶道界有着无足轻重的位置,是洪塘窑址出土的,与日本出土的茶入出自同一个窑口。这是福州茶文化传入日本的重要依据。”据了解,“茶入”原是存放茶末用的小罐,胎质细密,器表施酱釉或黑釉,釉面亮泽,传入日本后被视为稀世珍品。
在“斗茶”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福建建窑生产的黑釉盏,在日本被称为“天目”瓷碗,福清东张窑在宋代一直在烧制仿建窑黑釉盏。日本有不少天目茶碗,建窑及其窑系的作品占大多数,多是经过福州海上交易输出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博多区域有一个黑釉茶碗,外型为捺腰式束口碗,系福清东张窑特征,阐明其时东张窑的黑釉盏已与建窑的黑釉盏一同远销日本。
福州曾是“国际茶港”
“五口互易商货前,武夷山的茶叶要经过水路和陆路,历尽艰辛运到广州出口。五口互易商货后,闽茶出口中间转到福州,晚清福州茶市极盛,变成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和国际茶港。”张振玉说。
166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中国茶叶直接输入欧洲。1684年,福州建立闽海关,为中国首个建立海关的城市。1844年,福州变成五口互易商货口岸之一。福州的茶叶交易在阅历了开埠前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俄然呈现了戏剧性的转机。因为太平天国战役和上海小刀会的起义,切断了武夷山通往广州的旧茶路和通往上海的新茶路,清政府被逼解除海禁,敞开福建茶市,答应茶叶从福州出口,各地茶叶经闽海关输往欧美各国,茶叶交易变成福州出口交易的支柱。
福州清代茶市设在泛船浦、海关埕一带,翁时农所作的《榕城茶市歌》生动地描绘了其时茶市的繁荣景象:“头春已过二春来,榕城四月茶市开。陆行负担水转运,番船互市顿南台。千箱万箱日纷至,胥吏当关催茶税。半充公费半私抽,加剧征商总非计。前年粤客来闽疆,不吝殚财营茶商。驵伶恃强最奸黠,火轮横海通西洋。独不闻,夷人赖茶如粟米,一日无茶夷人死。”
《申报》1880年12月11日也记载:“南台地方,为省会精华之区,洋行茶行,密如栉比。”每年茶季一到,国内外茶商纷繁进入福建茶区采办新茶,外销红茶均集中福州分类包装,然后运往欧美,然后构成福州茶市。
福州茶市的茶叶首要源自福州市郊及闽侯、长乐、连江、罗源等地。此外,还有外省的毛茶。因为交通便当,各地茶叶经过水路、陆路运抵福州,福州变成省内最重要的茶叶中间市场。五口互易商货后,福州更与汉口、九江并称中国三大茶市,茶叶年出口量达400万磅,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据统计,1860年~1886年,福州港茶叶输出量不只持续上升,并且一直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1/3以上,变成举世闻名的“国际茶港”、海上丝绸之路茶叶外销的重要输出港和转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