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滁州正乘着东向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东风,加快推进以“大滁城”建设为龙头的城镇化战略,一座区域性新型中心城市正崛起于皖东大地。
据悉,滁州,安徽省的东大门,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襟江带淮,资源丰富,是古都金陵的江北屏障,素有“开天首郡,金陵锁钥”之称,吴风汉韵与秀美的琅琊山赋予了这座城市独有的灵气。
近日,凤阳大庙镇村民介绍道,近年来,滁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攀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扭转了多年来增幅偏低、位次居后的被动局面。
据统计,2010年,滁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近七百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九十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3.3倍和4.2倍;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两千亿元,是“八五”、“九五”、“十五”投资总量的3.2倍;粮食持续增产,连跨七十亿斤、八十亿斤台阶,达到86.2亿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8300元和2800元,增长到15104元和5915元。
一条条纵横的大道全新亮相,宽阔通畅;一个个城市基础工程相继完工,面貌一新……一幅美丽的“大滁城”建设新图景呈现在人民眼前,一个崭新的“大滁城”框架已经拉开,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型工贸旅游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滁州作为示范区的‘两翼’城市,要展翅腾飞,迎风翱翔;滁州作为安徽的门户,要奋勇争先,抢先拦截机遇。滁州要奋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第一站,合作共建先行区,构筑东向发展桥头堡。
按照高起点规划、对历史负责的总要求,滁州市提出了“131”组团发展、“一城七区”功能定位的构想,谋篇布局,强力推进,迅速拉开城市框架,有力突破了“老滁县”的格局,新型区域中心城市雏形显现。按照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工程、人气集聚“四个优先”的理念,城南再造一座新城,政务中心、高铁站、中小学校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建成使用,科教园区加紧建设;城东、城北路网全部贯通;大琅琊山旅游区与主城融合发展,规划面积扩展到两百四十平方公里;南谯、全椒、来安三个副中心加速与主城对接,联成一体。
三年多来,“大滁城”主城建成区面积由四十多平方公里扩大到七十平方公里,新增人口二十多万,征迁面积近四百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三百六十多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两百多亿元,超过“九五”、“十五”总和。县(市)城镇建成区新增面积三十几平方公里,新增人口十五万。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年大建设,不仅明显改变了城市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了攻坚克难的宝贵经验,锤炼了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昂扬士气,凝聚了同心同向的强大合力。所有亲身经历、亲手参与这一生动实践的广大干部群众,无不对滁城的变化充满感情,全市上下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据墙体广告了解,滁州市目前已制定家电、盐化工、硅(玻璃)等六大千亿产业专项规划,重点培育西门子、康佳、天大、全柴等十三家企业进军百亿,加大重组、技改、上市力度,行业龙头迅速壮大,配套企业快速集聚,金禾、德力两家企业成功上市;抓住家电下乡政策机遇,打造国家级家电基地,中国家电研究院进驻滁州。六大产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量80%以上。
目前,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现代产业示范园十五平方公里起步区框架全面拉开,省级开发区由八个增加到十四个;与上海、南京等地合作共建的二十六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或建成使用。五年来,全市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技改投入,分别超过一千六百亿元、一千亿元和五百亿元,工业化率提高近九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