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墙体广告 5月13日上午10时,家住浙江南浔区双林镇的蔡女士家的座机电话响了。对方称其座机已欠费3000余元。蔡女士否定欠费,对方则告诉她,“您在上海开通了宽带事务,自个身份证能够被盗用了”,并将电话转到了“上海黄浦区公安分局”。
随后,公安局的一位“李警官”让蔡女士报了身份证号码。并告诉她,经查证,有人用她的身份证开通了一张交通银行卡,内有人民币200多万,蔡女士涉嫌洗暗仓。
李警官“好意”提示道,“我也相信你是洁白的,只需你汇款8万元到指定账户就能把工作处理不然会被抓起来。”蔡女士表明,自个没钱。“李警官”持续引导,“那你身上有多少钱?”。当得知蔡女士家有一笔10万元的资金时,“李警官”当即来了兴致,称这笔钱需求“资金公证”,不然就要被冻住。
随即,李警官供给了一个网址,上面有对蔡女士的通缉令和资金冻住令。这下,蔡女士慌了。
正午11时,蔡女士拨打了当地派出所报警电话向民警咨询。值班所领导于凯知道状况后,电话中重复向她解说电信欺诈的防备常识。但蔡女士还是心存疑问,打算汇款。于凯挂下电话后敏捷赶至其居处对其进行耐心解说,最终打消了她汇款转账的想法。
警方提示,当时,电话、短信与网络欺诈违法犯罪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翻陈出新。它们一起的防备关键是:接到陌生人电话、短信及网络信息或上彀阅读时,如遇上述情节,要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汇款、不转账”,特别不要听信陌生人转接警方或许其他咨询电话,更不要轻信所谓的“洗暗仓”。
遇到此类状况,需求紧记三个步骤:一是要剖析信息的真实性;二是自个无法辨明信息真伪时,能够向身边的亲朋咨询;三是若还是不清楚就及时拨打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