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震动国际。由此,也引出了一个令考古界和史学界争辩不休的论题:今随州之地——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随国,为何一再出土的却是曾国文物?曾、随到底是何联系?
这一争辩了36年的“曾随之谜”,总算被完全破解。昨天,出名考古学家、省文物考古研讨所研讨员黄凤春对本报独家披露:经尽心对随州出土文物进行收拾,能够判定,曾国便是随国!
20日,我国出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首个提出“曾随之谜”的李学勤先生,在随州检查有关文物后充分肯定这一成果,以为“曾即随说”全局已定,“曾随之谜”已不再是谜。
1978年后,随州一再发现曾侯墓,尤其是2011年以来,叶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东周曾侯墓两大墓葬群相继开掘。作为这两大墓考古领队的黄 凤春说,“对曾国研讨最大的难点是,这一古国在史书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只能经过考古寻觅依据。”“经过对开掘的文物室内收拾,咱们连续发现了几段重要铭 文。”黄凤春介绍说,一是文峰塔东周曾侯墓中,曾侯 编钟上有段铭文:“白适上通,摆布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全国,王遣命南公,萦宅 土……”
黄凤春解说,其间“白适”,指的是西周重臣、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铭文说,南宫适得到周王重用,辅佐周文王、武王,灭殷平定全国,周王即分封南宫适,到南边营建城址。
“铭文出自曾侯墓,周王明显分封的是曾国,受封地在今随州地域,也便是史书记载的随国。”黄凤春表明,《左传》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意为周王在汉水东面分封的诸国中,随国最大。
还可佐证的是,叶家山西周曾侯犺墓一件簋上的铭文说:“犺乍剌考南公宝尊彝”。黄凤春解说说,曾侯犺称“南公”为“考”,“考”为对逝去父辈的称谓。由此可知,曾侯犺为被封于曾国的南宫适的子孙。
另外,曾侯 编钟上一段铭文记录了公元前506年的吴楚之战,铭文中是吴、楚、曾三国,而文献记载的是吴、楚、随三国,“曾便是随,已没有悬念。”黄凤春说。
封为曾国,为何史籍记载为随国?据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一国两名表象对比遍及,如河南南阳附近的吕国又称为甫,山东安丘的州国又称淳于。
“距今约三千年的古曾国,总算揭开了神秘面纱。”黄凤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