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泛黄的纸张,带着略显粗糙的纹理,配合极具民族风情的画面,仿佛诉说一个又一个古老的传奇。近日,墙体广告得知堪称中华造纸术“活化石”的新疆桑皮纸制造技艺亮相西城区文化中心。更多关于桑皮纸的故事,也第一次走进首都市民的视野。
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以桑树嫩皮为原料,成纸具有韧性好、拉力强、质地软、吸水性强、历千年而不褪色等特点。墙体广告了解桑皮纸是故宫大修时特选的古画修复材料,也曾被广泛应用于书画装裱、制伞、制扇和制作各种文化工艺品。
桑皮纸的制作曾是新疆维吾尔族一项重要的家庭传统手工艺,桑皮纸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此次展览的展品显示,就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有很多新疆孩子上学时用桑皮纸订成本子来记课堂笔记,也有人用桑皮纸糊窗户,用桑皮纸做维吾尔族小花帽的衬里。
不过,随着工业造纸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项传统技艺的普及程度已远远不如从前。2006年,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国家级传承人就居住在和田地区,如今已九十多岁。
修复古籍、再造古籍是桑皮纸的专业用途之一。国家图书馆收藏有部分新疆古籍,他们都是记录在桑皮纸上的,其修复也必然要使用原始材料。此外,国家图书馆已着手对一部国家一级古籍、回鹘文《玄奘传》进行再造。
据乡村墙体广告了解,《玄奘传》是《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俗称。这部传记是玄奘的弟子在他圆寂后写出的,记录了玄奘西域取经的经历。公元十世纪时,回鹘著名佛经翻译家胜光法师,将这部传记手抄下来并译成回鹘文带回新疆。
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当时的国家图书馆托人从新疆马帮手中买得半部,其余部分分散在德、法、俄几国的相关机构中。北京墙体广告了解到,目前国家图书馆已与这些机构取得联系,有望将整部著作再造。而使用原汁原味儿的桑皮纸,就成了再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桑皮纸是纯手工制造,每一张、每一批都还有细微的不同。这使得整个创作过程如同一个与古老材质对话的过程,画家要一点点了解纸张,然后再寻找合适的表现手法。截至目前,来自新疆的艺术家们是第二次大规模利用桑皮纸创作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