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墙体广告 还记得去年在地铁1号线上撑伞挡风的大叔吗?
还记得那对用手帕折成帽子为老伴挡风的“金婚夫妻”吗?杭州地铁那“冻人的风”曾是去年的抢手吐槽点之一。地铁官方后来表明,车厢内的风量调理并不简单,但会挑选多个可行性方案进行实验,并终究挑选一种方案进行修正。
眼看着气候一天比一天热起来,Let's go后台上现已有小伙伴在忧虑:说好要改道的“地铁风”,到底怎么样了呢?
昨日记者从市地铁集团知道到,去年在实验了四五套方案后,终究方案已断定:在风口格栅处设置两个L型导流板(在吹头顶的两个出风口,加了两个挡板,让风回流,从其他口儿出来)。
当前,1号线48列列车已悉数安装,这个夏天坐杭州地铁,只要凉快,没有“头痛”。
这是一个小改动,但仍然值得咱们点个赞。
记者实测:
车厢内凉了,头顶没有恼人的风
本来,现已有不少仔细的乘客发现,本年坐地铁的时候,车厢内坐位上方现已没有风对着头顶吹了。
假如你昂首看,就会看到坐位上方,6个出风格栅中心,有两条格栅现已被挡住了(见图)。
这个挡风条即是终究敲定的改善方案:“L型导流板”,从外观上看,即是一条白色的挡板,底面与出风格栅底部齐平,且不影响漂亮。
昨日市地铁集团说:“咱们实验了四五套方案,比如在出风口加一层滤网,实验了多种规范的,但最终效果不抱负,还简单积灰。最终对比实验后,在2、3号出风口,加两根L型导流板既不影响漂亮,又能起到分流风向效果。”
“加导流板后,2、3号出风口的风由于没有出口,大多数将回流,可是内部换气系统一直在送气,所以这个回流就会从就近的1、4号口儿出去。而1、4号口的风向是朝着地铁车厢内部和外部,不会影响到乘客。”市地铁集团说。
昨日,记者从武林广场站出发到龙翔桥站,体验了一会,风的确不吹头顶了,但车厢内仍然凉快。
地铁里的空调温度
不是想调就能调
能够很多人会觉得新鲜,这么个小疑问至于折腾了半年吗?空调开小点不就行了?
本来答案不杂乱,但实际操作还真挺难的。
市地铁集团说,出风口格栅有5个,疑问就出在中心第2、第3两个出风口,它们刚好对着坐位上乘客的头顶吹。
可是要调理地铁车厢里的风量也不是件简单的事。由于地铁列车内是一个关闭的空间,对空调的出风总量和新风量(车厢外部新鲜风)有严厉的国家规范。不然,乘客在车厢里会感觉气闷。
国家规范需求每平方米6人为核算单位,需求均匀每人总风量不少于30立方米/小时,新风不少于10立方米/小时。
依照这个规范,1号线每节车厢(两端动车按246人、中心4节拖车按226人)核算,每节车厢内的风量不能少于8000立方米/小时,新风量不少于2600立方米/小时。
记者知道到,当前1号线的总风量是在8300立方米/小时,新风量是2610立方米/小时。“改善后的总风量是每小时8200立方米,新风量是2600立方米,仍然是符合国家规范的。”市地铁集团说。
2号线列车
出风口已作改进
记者知道到,本来“头迎风”的疑问在“体型”较大的A型车上是不存在的,但厂家在设计当初,将A型车的份额移到了B型车上。打个不恰当的比如,将大房间的设计搬到小房间,有些不合适在所难免。
而杭州地铁马上就要注册的2号线也是B型车,那是不是会重复这个疑问呢?
地铁集团通知记者,思考到了这个疑问,在生产2号线列车的时候,现已进行了改进,把5个出风口的方向变了变,将风的吹向变成了一个“八“字形,一半朝着车厢,一半朝着车厢内壁。
1号线下沙延伸段
3车站主体构造竣工
地铁1号线下沙延伸段3站主体构造竣工。近日,记者从地铁集团知道到,1号线延伸段最终一站江滨站现已顺利封顶,自此,延伸段3站现已完成了主体构造施工。
地铁1号线下沙延伸段只要3站,约5.6公里,于2012年5月开工建造,方案于本年年底实现洞通,下一年建成通车。所谓主体构造竣工,说得简单点,即是车站的结构现已做好了,有了地铁车站的“雏形”。
接下来,延伸段的3个站点将进行出入口等隶属构造的施工,方案本年年底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