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的目的是要建设一个好社会,这需要去完善制度和机制,其中基础制度尤为重要,这是孙立平此讲的一个大体脉络。
昨日上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受邀做客我市,在市委党校礼堂主讲了“江门市民大讲坛”第二讲——当前中国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至少300名来自我市的基层干部、文化界人士和市民前往听讲。
一如此前自己在媒体和博客上的大胆和犀利表达,孙立平在这次讲课中抛出的诸多观点和提法同样振聋发聩,诸如“社会溃败论”、“社会管理不是社会管控”、“利益集团应受约束”、“维稳网格化是思路错误”、“贫富呈固化趋势”等。
“现在社会问题越来越多,需要提高治理水平。”一开讲,孙立平就提出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他批评当前各地对社会管理的误解,把“不出事”作为社会管理的目标,倡导树立“积极的社会管理”理念,以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为管理目的。
孙立平说,社会墙体广告发展到今天,社会矛盾有了新的内涵,社会管理也有新的特征。“今天社会管理要解决的实质问题应该是: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重建社会基础秩序。”特别是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问题,孙立平认为必须做好“维权”和“维稳”这两件交织纠缠相互矛盾的两件事。“不要再单讲维稳,一定要把维权拉进来,要有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来促进和推动,这方面广东走在了前面,涌现了欧伯、举牌哥这样的人物”。
孙立平还推崇用制度来应对和化解社会矛盾,他认为现在许多地方领导对社会矛盾表现得过于敏感、紧张,显得神神叨叨、草木皆兵,就是因为没有好的规则、法制和制度所致。在此,他重提了自己这些年一直宣扬的一个观点:要把渠筑起来,知道水往哪里流,会是怎样的方向和结果。
孙立平非常看重社会基础秩序的重建,认为基层制度搞好了,像维稳这样的表层制度就不用搞得那么复杂了。他倡导建立以下几套制度,比如规范的现金管理制度、可利于江门监督腐败事件发生;有效国民收入记录制度,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调节使税后贫富差距缩小;规范票据管理制度,可预防胡乱报销;诚信记录制度,可令人们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