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可见先人就把精神满足与味蕾满足看得同等重要。
如今21世纪,远在上海的书展,精神与味蕾再一次巧妙的融汇。人们在书展上享受精神食粮同时,一道特色餐品——美食类图书也在不停地搅动味蕾,并且以“排山倒海”之式迅猛火爆。在墙体广告认为,美食书籍畅销的背后,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集体的记忆的怀念。
在书展中我们发现,很多场馆不仅仅卖美食类的书籍,更设有多处“菜谱”专柜。各种书籍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读者目不暇接。一位阿姨,一共买了6本书,美食类就有2本,占其买总数量的1/3。
上海墙体广告了解到,除了中老年人喜欢美食类书籍,年轻人也是美食书籍的忠实粉丝,不过他们钟情的“餐品”却另有特色。“烘培那些事、迷你饮料、情调鸡尾酒、健康果昔”等,“餐饮中的佐料、配料”也是饮食男女们的最爱。
有人士表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情调,就比如说自己就很喜欢,在家没事了就做做,很有创意。吃也吃出情敌、做也做出特色嘛。”
在一家出版社柜台前,情调鸡尾酒、健康果昔已经买到断货。之于为什么如此火爆?该社相关负责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现在百姓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提高了。读者对健康、安全、生活情调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于是读者们尝试自己去“生产、制作”。
美食类书籍畅销,书展中与美食相关的活动也举不胜举,而今,上海举办的一系列活动现场可谓是场场爆满、门庭若市,引来众多读者聆听、签名。
伴随着美食书籍的火爆,美食专栏作家也成书展红人。美食专栏作家就携自己的两本书现身上海书展。《上海老味道》一书中描绘了大量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上海老美食。这些美食的味道和生产工艺可能已经不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但它依旧是上海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元素,这是上海市民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