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的人行道大多铺着大理石或地砖,光滑整洁的路面确实好看,可一下雨就打滑。
四川攀枝花的一场秋雨过后,一位老人在三人搀扶簇拥下来到攀枝花市骨科医院的急诊室,跛着走进诊室后,经医生诊断,老人徐珍因雨后行路时不慎滑倒,左肩着地,导致粉碎性骨折,需要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市民口述]
雨后外出,很小心还是遭了
8月30日,记者在攀枝花市骨科医院住院部四病区,见到了睡在病床上打着绷带的徐珍老人,其老伴和一双儿女静守在床边。“我看到雨停了,就想出去散个步,透透气。”徐珍老人回忆说,“哪晓得走上马路边的人行道,脚下一打滑,就摔了。”
“年龄大了,平时出门,自己走路还是很小心的,哪想到这回还是遭了。”徐珍老人叹气。
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生介绍,像徐珍老人这样在室外道路上滑倒的病例,绝不少见,前来就诊的滑倒病例,半数都是在室外发生的。“伤者多见于老人和小孩,最易造成的是股骨、尾椎骨的骨裂、骨折,以及腰椎压缩性骨折,由于摔倒时人们常用手撑地,造成腕关节骨折的也不在少数。”
人行道防滑,承建方管不着
记者来到徐珍老人所说的事发地点——蜀都大道东风路旁的人行道,这里铺设的是灰色水泥混凝土方砖,和同样大小的黑色大理石方砖,墙体大理石砖面沾水就容易打滑。路边一家店铺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下雨天,来来往往的人,一不小心就要摔跟头。”
据了解,像这样的人行道路设计,在攀枝花、攀枝花市内并不少见,此外,诸多露天广场地面、过街天桥地面及台阶,大多是光滑的大理石和地砖,不知道公共场地在施工时,相关部门有没有考虑过铺设材料的防滑要求。记者查阅《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文件,其中只明确指出机动车道的防滑参数,对于人行道路的防滑要求并未涉及。
[行家建议]
事故高发地点,都应注重防滑
难道人行道是为了好看而不是为了好走?
随后,记者在攀枝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查到今年6月市建委发布的 《攀枝花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对人行道铺设材料及防滑标准作了相关规定。
《导则》限定各等级的人行道和步行街,铺设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要求防滑性能指标≥65,而商业区和游览区人行道、广场及步行街铺设石材,要求表面平整抗滑,墙体也适当做调整。如果这些区域采用现浇水泥混凝土,则要表面制作线格或花纹,提高抗滑性能。这些区域使用广场砖和透水砖,没有防滑标准。
但目前人们所要面对的,是已经铺设好了的人行道、广场等场地,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优化道路防滑性能,减少安全隐患,让雨天人行道上不再难行?攀枝花市骨科医院主任建议,可以在人行道、露天广场、过街天桥等处专门开辟出一条防滑道路,广告宣传一下注意事项,用于雨天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