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又到了峰雪某有限责任公司发工资的日子,明水县某乡某村村民宣某点着刚刚发到手的二千多块钱,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我一个普通农民,如今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上班挣工资了。”
黑龙江墙体广告了解到,近年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推动农村劳动力转型,“技术化、两栖化、市场化”的新型农民已经成为促进绥化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科技含量催生“技术型”农民。深松整地、大垄栽培、智能催芽……这些名词在农民口中已经能够脱口而出。海北镇党委书记盛某介绍说,叫响全国的海伦大豆今年收成好于去年,主要原因是有四万亩耕地去年实施了深松整地,缓解了重茬带来的减产问题。再就是推广大垄种植,每垧能够增产一千斤。在北林区双河镇西北村“双启”稻米产业园,总经理杨某告诉绥化广告业内人士,他们生产的有机彩色米,每斤卖到50元还供不应求。产品附加值的提高靠的是科技带动,同时科技含量的提升又塑造了技术型农民。
近年来,绥化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利用农闲时节举办各类培训班,从马铃薯、水稻、玉米、蔬菜、大豆、药材的种植到大棚、温室的建设管护等,每年接受培训的农民达100多万人。同时,各级农技推广中心派技术指导员深入村屯,把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传授给农民,突出开展了优质专用品种开发、特色经济作物栽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生产技术的培训,一大批农民掌握了新技术,成为技术型农民。
守家在地就近变产业工人。在北林区东富开发区,段氏面业机器轰鸣,125名工人倒班加紧生产。生产厂长刘信告诉黑龙江墙体广告公司人士,这里的工人都是附近村镇的农民。与到南方及发达城市打工比,就近就业对农民的吸引力更大。
随着大型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绥化市通过大力发展项目经济,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不断为农民开辟就业渠道。绥化市劳动就业局负责人介绍,他们最近曾对480家企业进行统计,仅这些企业就吸收农民4万多人。
转型“经济人”搅活流通市场。瓜菜飘香季节,望奎县经济人梁乃喜很忙,找买家、联系农户、装车付货……地产的果蔬陆续发往国内外;又从山东、海南等地调运苹果、香蕉来望奎;过一段时间再从望奎把玉米、大豆等农产品销售到沿海城市……在绥化,像梁乃喜这样纯正农民出身的经济人就有1万多人。
政策引导造就了“市场化”农民,而市场化农民也大大提升了农业经济的活跃度。绥化市根据本地农产品企业多、农副产品丰富、畜牧养殖数量较大的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根据市场经营范围对农村经纪人分类建档管理,同时,还从市场信息、经营模式、经纪技巧等方面强化对他们的培训。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支遍布城乡的经济人大军,带领农民闯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