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用过的钢笔吗?那个时候,不太会正确使用钢笔,常常将钢笔弄坏,就将钢笔拿给修笔匠,不一会,就将钢笔修好了。如今,钢笔已经很少见了,修笔匠更是少见了。
阜阳墙体找到一修笔匠—杨红英。她今年已经55岁了,从事修笔事业28年,修过的钢笔不计其数,但是她如今也不是以修笔为生,而是开一个小店铺,买些报纸杂志,她站在自己的店铺里看着报纸,面前的柜台上,摆着一排排修笔的工具和各式各样的钢笔……
现如今,钢笔已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是她却收藏了一百多支钢笔和几十种笔尖,现在都成了她的无价宝贝,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很多年前,她的公公开了一家小店,专门修钢笔,是吴家祖传的手艺,因为公公手艺精湛,店铺每天前来修笔的人很多。当年二十多岁的杨红英,辞去铁路局的工作,跟着公公学艺,三天就学会了。
从开始接触修钢笔的行当到如今,已经过去28年,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毕竟越来越多人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自然地,小店的生意就越来越冷清。而如今,去店里修钢笔的基本上都是小学生和一些老人。在店里,墙体广告还可以看到那些跟随她几十年的行头:多达五六十种型号的笔尖,有金色、有银色,有些已经蒙上了薄薄的灰尘。
她说“这个店可能不会再开多久,眼睛越来越不好,年纪也大了……”毕竟做了一辈子的事业,如今要放下肯定是有些感伤,但是,这些都不影响她收藏港币的爱好,在一个有10层的土漆立柜里排满了各种各样的钢笔,各种年代、各种型号,这些都是她这几十年珍藏的钢笔,还有黑色雕花的笔,年代很久远,是上世纪50年代产的。
时代总在变化,这些时代的产物都留在人们的心里。